[发明专利]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5110.7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汤翔;张曾;臧晓春;林睿;毛建锋;李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H05B4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刘慧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间 照明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灰场照明领域。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灰场和照明装置,灰场靠近进场道路一侧设有路侧灰坝,照明装置设置在路侧灰坝上,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路侧灰坝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探照灯;灰场包括远离路侧灰坝的远光区域和靠近路侧灰坝的近光区域,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远近光可调灯具,探照灯具有远光模式、中光模式和近光模式;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远光模式,以对远光区域照明;至少两个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探照灯为近光模式,其它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近光区域照明。通过至少两个探照灯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组合,可实现对整个灰场起到更好的夜间照明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灰场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中,通常会设置贮灰场(又简称为“灰场”),作为燃煤发电机组产生灰渣的堆放场地。若选择汽车夜间运输灰渣时,需借助场内的照明系统,否则影响运输作业。
目前,灰场是利用四周灰坝围绕而形成的,由于灰场面积大,通向灰场的硬化道路仅铺设至灰场外,而灰场内仅有灰渣压实后的简易道路,既不能在灰场内布置照明点,更难以敷设供电线路。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通常在靠近灰场a的灰坝b一侧路灯上设置有大功率的泛光灯d;或者,如图2所示,在靠近进场道路c的一侧灰坝b的坝顶布置多个泛光灯d。
但是,上述两种照明布置方案,需要的泛光灯数量多,安装难度大,用电成本高;而且,多个泛光灯仅能够对灰场内的一侧区域起到有效的照明作用,整个灰场的夜间照明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灰场照明方案中需要的泛光灯数量多,安装难度大,用电成本高;而且,多个泛光灯仅能够对灰场内的一侧区域起到有效的照明作用,整个灰场的夜间照明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灰场夜间照明系统的技术方案为:
灰场夜间照明系统包括灰场和照明装置,所述灰场靠近进场道路一侧设有路侧灰坝,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路侧灰坝上,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路侧灰坝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探照灯;
所述灰场包括远离所述路侧灰坝的远光区域和靠近所述路侧灰坝的近光区域,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远近光可调灯具,所述探照灯具有远光模式、中光模式和近光模式;
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远光区域照明;至少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所述探照灯为近光模式,其它所述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近光区域照明。
进一步的,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所述近光区域包括第一近光区域和第二近光区域,所述第一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二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分布;
所述第一探照灯为近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中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一近光区域照明;所述第一探照灯为中光模式、所述第二探照灯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第二近光区域照明。
进一步的,所述近光区域还包括中部近光区域,所述中部近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的间隔位置分布,所述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均为近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部近光区域照明。
进一步的,所述灰场还包括介于所述远光区域和所述近光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两个所述探照灯均为中光模式,或者,其中一个所述探照灯为中光模式,其它所述探照灯为远光模式,以对所述中间区域照明。
进一步的,所述探照灯设有两个,其分别为第一探照灯和第二探照灯,所述中间区域包括第一中光区域和第二中光区域,所述第一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一探照灯的一侧分布,所述第二中光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探照灯的一侧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