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5032.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谭忠盛;赵金鹏;高俊鹏;周振梁;李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D11/18;E21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荣丽;李志刚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弱 围岩 断面 隧道 开挖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该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拱部超前支护;上台阶环形开挖,并留置上台阶核心土;上拱部初期支护;上台阶核心土开挖;下台阶中部倒梯形开挖;下台阶两侧开挖;下台阶初期支护,并与上拱部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本申请实现了提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的同时,加快施工效率,缩短工期从而降低工程投入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存在开挖支护技术步骤繁琐,施工效率较低,安全性差,不能及时封闭成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开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地质多变的国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隧道建设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相应的,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如何安全而高效的实现大断面隧道开挖过程就成了工程界直观面对的问题。
隧道在通过软弱围岩地段时,由于其整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的特点,给工程建设的开挖支护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造成了很大困扰。隧道在软弱围岩段施工过程中,开挖和支护措施不当可能导致掌子面周围围岩变形过大,侵入衬砌净空,甚至造成掌子面局部掉块甚至坍方从而影响施工的安全、延长工期、加大工程投入。目前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存在开挖支护技术步骤繁琐,施工效率较低,安全性差,不能及时封闭成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存在开挖支护技术步骤繁琐,施工效率较低,安全性差,不能及时封闭成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该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拱部超前支护;上台阶环形开挖,并留置上台阶核心土;上拱部初期支护;上台阶核心土开挖;下台阶中部倒梯形开挖;下台阶两侧开挖;下台阶初期支护,并与上拱部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进一步的,拱部超前支护具体为:在洞口采用超前大管棚进行支护,在洞内采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进行支护。
进一步的,拱部超前支护施工过程中,按照技术要求布眼,掌握好超前外插角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外插角度;
相邻段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支护尾部必须与钢支撑焊接牢固,注浆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施工,并控制好注浆压力。
进一步的,上台阶核心土断面面积占据上台阶断面面积的50%。
进一步的,上台阶核心土上端面与隧道拱顶间距为1.3-1.7m。
进一步的,上拱部初期支护具体为:初喷混凝土;打设系统锚杆;挂网;架立钢拱架;打设锁脚锚杆或锚管;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进一步的,架立钢拱架中的钢拱架架立应按照设计尺寸架立,接头用螺栓连接固定,必要时候进行焊接连接;
纵向连接钢筋的间距、焊接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以保证初支的整体性,在特别松软地层,拱墙脚可设置型钢托梁,以增强整体性及避免不均匀沉降引起初期支护开裂或变形过大。
进一步的,上台阶核心土的断面呈正梯形,上台阶核心土的底边为下台阶中部倒梯形断面的顶边。
进一步的,下台阶中部倒梯形的开挖下部宽度2.5~3.0m,上部宽度4.0~5.0m,距离上台阶核心土5.0~6.0m。
进一步的,下台阶两侧开挖时与下台阶中部倒梯形开挖部分错开,错开距离为3.0-5.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