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菌检测系统及细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3013.4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8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蒋析文;张天宇;刘悦;卢智黎;蔡晓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34;C12M1/00;C12Q1/18;C12Q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42 | 代理人: | 姜龙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细菌检测系统,该细菌检测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移动模块、药敏板固定装置和检测模块,药敏板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存放待检测的细菌的药敏板;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装置和遮光装置,检测装置设置于药敏板固定装置的上方并用于检测药敏板内细菌的发光,遮光装置设置于检测装的底部并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检测装置;移动模块连接检测装置并带动检测装置移动;控制模块与移动模块、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控制检测装置和移动模块的动作。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细菌检测装置的不足,增加了遮光装置,减少了外界光源对检测过程的干扰,从而保证分支杆菌细菌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检测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菌检测系统及细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生活中存在大量细菌,有些细菌具有致命性,比如分枝杆菌,分支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菌,可以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对分支杆菌的药敏性检测也极为重要。
结核分支杆菌(Mtb)生长缓慢,难以进行遗传操作检测其繁殖及抗药性,目前最常见的结核分支杆菌抗药筛选是利用荧光素梅或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区分活菌和死菌,将荧光素梅质粒整合至宿主菌中培养出可自主发光菌的重组菌。经过培养筛选,即可得到抗药性的自主发光分枝杆菌和不发光不抗药性的分枝细菌,从而判断药物的抗药性。
现有的结核分支杆菌药敏检测方法一般均为人工检测,检测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容易因人为原因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且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存在被感染风险,另外现有的检测设备遮光效果差,外部光线容易干扰检测结果,无法保证检测效果的真实性,而且目前的检测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亟需一种全自动高通量的检测仪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细菌检测系统及细菌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细菌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细菌检测系统包括药敏板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存放待检测的细菌的药敏板;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检测装置和遮光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药敏板固定装置的上方并用于检测所述药敏板内的细菌的发光,所述遮光装置设置于所述检测装置的下方以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检测装置;移动模块,所述移动模块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并带动所述检测装置移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移动模块和所述检测装置连接并控制所述检测装置的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电倍增管,所述壳体上设置进光孔,所述进光孔与所述药敏板上的细菌存储孔对应布置;以及所述遮光装置包括遮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进光孔配合并将所述药敏板内放置的细菌的荧光传送至所述光电倍增管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装置为遮光垫,所述遮光垫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透光部为设置于所述遮光垫上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与所述进光孔对应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细菌检测系统还包括所述药敏板,所述药敏板上设置多个细菌存储孔,所述遮光装置为遮光垫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药敏板的上表面,所述遮光垫上设置多个与所述细菌存储孔一一对应的透光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述细菌检测系统还包括底座,所述药敏板固定装置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药敏板固定装置连接并控制所述药敏板固定装置的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细菌检测系统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配合形成腔室,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移动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及所述药敏板固定装置设置于腔室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与所述外壳配合凹槽,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凹槽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环绕所述底座的外周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还设置密封件以加强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的密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3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足部固定器体验检测定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保湿功能的卷烟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