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车载设备与特殊车载设备控车权切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2648.2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兵;陈志强;孟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15/00 | 分类号: | B61L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张迎新;史光伟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车载 设备 特殊 控车权 切换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通用车载设备与特殊车载设备控车权切换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用车载设备接收切换命令后,控制特殊车载设备进入热备状态;特殊车载设备向通用车载设备反馈状态信息,通用车载设备根据反馈状态信息控制列车通过设备切换执行点;列车经过设备切换执行点后,通用车载设备命令特殊车载设备由热备状态进入控车状态,从而将控车权从通用车载设备切换至特殊车载设备。该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线路实际情况,实现车载设备控车权自动切换,提高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用车载设备与特殊车载设备控车权切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列车需要在不同类型的线路上运行时,为了适应不同的线路条件,需要安装不同种类的列控系统车载设备。专利文献(CN104029689A)中公开了一种车载设备控车权的切换方法、车载设备及切换系统。当前拥有控车权的车载设备向待控车车载设备发送控车使能信号。待控车车载设备接收控车使能信号,并判断自身是否具备控车条件,并将表明控车条件的控车状态信号发送至当前拥有控车权的车载设备。进而,当待控车车载设备具备控车条件时,当前拥有控车权的车载设备将控车权切换至待控车车载设备,待控车车载设备控制列车;当待控车车载设备不具备控车条件时,不进行控车权切换,当前拥有控车权的车载设备继续控制列车。该文献中系统之间没有公用模块,集成度很低,而且系统之间没有速度、位置等精确的控车信息传递,不能实现高效切换。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不同类型车载设备之间的控车权切换切换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通用车载设备与特殊车载设备控车权切换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
通用车载设备接收切换命令后,控制特殊车载设备进入热备状态;
特殊车载设备向通用车载设备反馈状态信息,通用车载设备根据反馈状态信息控制列车通过设备切换执行点;
列车经过设备切换执行点后,通用车载设备命令特殊车载设备由热备状态进入控车状态,从而将控车权从通用车载设备切换至特殊车载设备。
进一步地,车载设备上电后,特殊车载设备请求与通用车载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用车载设备收到特殊车载设备的请求后,检查特殊车载设备的系统版本;若特殊车载设备的系统版本与通用车载设备的系统版本兼容,则特殊车载设备与通用车载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若特殊车载设备的系统版本与通用车载设备的系统版本不兼容,则通用车载设备拒绝与特殊车载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电状态下,特殊车载设备向通用车载设备发送进入配置状态请求,通用车载设备向特殊车载设备发送进入配置状态命令,特殊车载设备进入配置状态。
进一步地,在配置状态下,通用车载设备向特殊车载设备发送列车数据、列车接口状态、制动接口状态、测速测距性能参数以及制动性能参数。
进一步地,在配置状态下,若特殊车载设备需要特殊列车数据,特殊车载设备向通用车载设备发送进入数据输入状态请求,通用车载设备向特殊车载设备发送进入数据输入状态命令,特殊车载设备进入数据输入状态。
进一步地,在配置状态下,若特殊车载设备不需要特殊列车数据,特殊车载设备向通用车载设备发送进入冷备状态请求,通用车载设备向特殊车载设备发送进入冷备状态命令,特殊车载设备进入冷备状态。
进一步地,在数据输入状态下,特殊车载设备通过人机接口功能请求司机输入特殊列车数据,完成特殊列车数据输入后,特殊车载设备向通用车载设备发送进入冷备状态请求,通用车载设备向特殊车载设备发送进入冷备状态命令,特殊车载设备进入冷备状态。
进一步地,在冷备状态下,特殊车载设备不能接收地面数据。
进一步地,状态信息包括特殊车载设备的允许速度以及设备切换确认区域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