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2063.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9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胡满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雾蔚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3/08 | 分类号: | B05C3/08;B05C13/00;B01D29/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倩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回收 利用 五金 机械零件 防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五金机械零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清理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回收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第一连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啮合块。该便于回收利用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通过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配合,使得第一楔形块带动啮合块重新啮合,使得第一连杆往复带动搅拌装置上下移动,进行搅拌,使得零件表面杂质脱离,使得除锈油能充分包裹零件,通过清理机构,有效使得除锈油提高除锈效率,通过弹性壳的内部气压变化,进行收集杂质,提高零件表面除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五金机械零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由于五金机械零件较小,在进行防锈处理时都是直接浸入防锈油中,存在不容易回收的问题,同时在浸入过程中,搅拌机构只能在同一高度进行搅拌,使得零件表面除杂效果不好;
第二、在对五金零件除杂时,杂质会沉淀在除锈油的底部,污染除锈油,造成了不必要的油液消耗。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供了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通过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配合,使得第一楔形块带动啮合块重新啮合,使得第一连杆往复带动搅拌装置上下移动,进行搅拌,使得零件表面杂质脱离,使得除锈油能充分包裹零件,通过清理机构,有效使得除锈油提高除锈效率,通过弹性壳的内部气压变化,进行收集杂质,提高零件表面除杂效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具备实用性高、可靠性高的优点,解决了实用性低、可靠性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实用性高、可靠性高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回收利用的五金机械零件防锈除杂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清理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回收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有第一连轴、第一壳体、啮合块、第一楔形块、第二楔形块、第一连杆、转动块、弹性壳、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连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啮合块,所述啮合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的下侧设置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外侧滑动连接有弹性壳,所述弹性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因此,通过第一楔形块与第二楔形块,使得第一楔形块带动啮合块重新啮合,使得第一连杆往复带动搅拌装置上下移动,进行搅拌,使得零件表面杂质脱离,使得除锈油能充分包裹零件,通过清理机构,有效使得除锈油提高除锈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轴与电机转动连接,所述啮合块的中部滑动连接有活塞壳,所述啮合块与活塞壳均与弹簧固定连接,因此,通过弹簧的弹性,起到连接与减小震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弹性壳与单向阀固定连接,因此,通过弹簧的弹性,起到连接与减小震动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有滑槽连接板、第二连轴、回收件、第一活塞、过滤壳,所述滑槽连接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轴,所述第二连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回收件,所述第二连轴的中部卡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滑动连接有过滤壳,因此,通过回收机构,有效回收,除去沉淀在除锈油的底部的杂质。
优选的,所述滑槽连接板与波纹管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与第一壳体均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回收件的内部设置有永磁体,所述回收件与过滤壳均与波纹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与筛板固定连接,所述筛孔直径小于零件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雾蔚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雾蔚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0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