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复位电路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1364.1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9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唐欣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铼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4 | 分类号: | G06F1/24;H03K1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钤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9 | 代理人: | 赵杰香;唐灵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设备 充电 复位 电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复位电路,包括:微处理器,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至少一个工作功能提供硬件支撑;复位模块,向所述微处理器提供一电压复位信号,以使得该微处理器被复位;充电模块包括:第一直流端,向所述复位模块提供第一电压,以使得所述复位模块处于工作状态;第二直流端向一电池供电;当所述电池处于充电状态下,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直流端向所述复位模块提供第一电压,以及同时第二直流端向所述电池进行供电,当所述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下,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二直流端向所述复位模块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复位模块的开启电压。通过本发明实现电池在过放时,能够对微处理器实现复位和重启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位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复位电路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其系统软件跑飞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导致出现死机的问题,继而造成产品无法正常工作,必须执行重启或者复位等操作。
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通常使用具有复位功能的芯片对电池电压硬件重启,比如芯片GLF76121。图1和图2为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充电复位电路图。在图1中的电路设计方案中,复位芯片GLF76121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充电电池供电,只有当充电电池电压达到复位芯片的工作电压时,复位芯片才能正常工作,从而能够对PMIC微处理器芯片执行复位重启工作,当充电电池过放时,插入充电器后需要一定的延时之后才能够正常开机,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在图2中的电路设计方案中,选择带Power Path(电源路径管理)的充电芯片,当充电芯片给电池充电时,电流通过复位芯片GLF76121的管脚Vout流向管脚Vbat,从而能够给电池充电,但是当芯片GLF76121的管脚Vbat的供电小于2.5V时,其内部MOS管是无法导通的,若要导通,需要满足流过该管脚的电流大于50毫安,但是智能手环的电池在过放时,其涓流充电电流都比较小,一般要小于50毫安,涓流充电电流不能使内部MOS管打开,因此电池过放时,该设计方案中内部MOS管不能打开,电源被钳制住了。该技术方案如果满足芯片内部MOS管的需求,但是会与系统的充电的设计方案相冲突(涓流充电电流较小,满足不了内部MOS管的打开),因此二者不能兼容实现。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复位电路进行改进,以能够同时满足系统的充电设计需求和芯片的复位需求,实现兼容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复位电路及控制方法,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复位电路进行改进,满足电池在过放时,能够对微处理器实现复位和重启功能,既满足了复位芯片的需求,也能够兼容系统充电的设计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复位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微处理器,向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至少一个工作功能提供硬件支撑;
复位模块,向所述微处理器提供一电压复位信号,以使得该微处理器被复位;
充电模块,包括:
第一直流端,向所述复位模块提供第一电压,以使得所述复位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第二直流端,向一电池供电;
其中,当所述电池处于充电状态下,所述充电模块的第一直流端向所述复位模块提供第一电压,以及同时第二直流端向所述电池进行供电,当所述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下,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二直流端向所述复位模块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复位模块的开启电压。
优选的,所述充电模块还包括:外部电源输入端,接收一外部电源,向所述充电模块提供输入电源。
优选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一充电芯片,该芯片具有电源路径管理功能,所述充电芯片的第一直流端与复位模块的电压输入端电连接,以提供第一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铼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铼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1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