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7115.5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2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杏藩;刘一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9/72 | 分类号: | G01C19/7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源 相对 强度 噪声 抑制 装置 | ||
1.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宽谱光源(1)、光隔离器(2)、2×2光耦合器(3)、保偏光纤(4)、第一光环形器(5)、偏振旋转器(6)、第二光环形器(7)、第一光纤反射薄膜(8)、光放大器(9)和第二光纤反射薄膜(10);宽谱光源(1)输出端连接光隔离器(2)的输入端,光隔离器(2)的输出端连接到2×2光耦合器(3)一侧的一端,2×2光耦合器(3)一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光纤反射薄膜(10),2×2光耦合器(3)另一侧的一端连接保偏光纤(4)的一端,保偏光纤(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光环形器(5)的第一端,第一光环形器(5)的第二端经偏振旋转器(6)后连接到第二光环形器(7)的第一端,第二光环形器(7)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光纤反射薄膜(8)的一端,第一光纤反射薄膜(8)另一端作为输出端;第二光环形器(7)的第三端经光放大器(9)连接到第一光环形器(5)的第三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内光路传输过程是:
S1、宽谱光源(1)的输出光入射到光隔离器(2)后出射到2×2光耦合器(3);
S2、经2×2光耦合器(3)传输到保偏光纤(4)中,保偏光纤(4)输出的光经过第一光环形器(5)输入到偏振旋转器(6)后再经过第二光环形器(7)传输到第一光纤反射薄膜(8)中发生反射和透射;
S3、第一光纤反射薄膜(8)的透射光输出,第一光纤反射薄膜(8)的反射光逆反后经过第二光环形器(7)输入到光放大器(9)中,再经过第一光环形器(5)输入到保偏光纤(4)中,再经过2×2光耦合器(3)分别耦合到光隔离器(2)和第二光纤反射薄膜(10)中,其中耦合到光隔离器(2)的光耗散掉,耦合到第二光纤反射薄膜(10)的光再发生反射和透射;
S4、第二光纤反射薄膜(10)的透射光耗散掉,第二光纤反射薄膜(10)的反射光重新耦合到2×2光耦合器(3)中;
S5、再回到S2不断重复往复S2-S4的过程实现光源的光输出,以及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宽谱光源(1)发出的光的电磁波模式为TE模或者TM模,每经过偏振旋转器(6)通过偏振旋转器(6)将模式进行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放大器(9)替换成保偏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2光耦合器(3)替换为2×1光耦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环形器(5)替换为2×2光耦合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光环形器(7)替换为2×2光耦合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F-P腔的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光纤反射薄膜(10)在光源线宽内的光源平坦区域采用指0.99以上反射率的膜,0.99以上反射率的谱线宽度Δυ10小于宽谱光源(1)的光谱宽度Δυ;第一光纤反射薄膜(8)在光源线宽内的光源平坦区域采用0.9以上反射率的膜,0.9以上反射率的谱线宽度Δυ8大于宽谱光源(1)的光谱宽度Δ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71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