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拼装结构的语音播报自助测温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6038.1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7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杰;陈侣硕;李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佑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卢杏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拼装 结构 语音 播报 自助 测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拼装结构的语音播报自助测温仪,属于测温仪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底座;触摸显示屏,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套筒,下套筒内滑动连接有上套筒,上套筒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顶板,触摸显示屏设置于第一顶板的上侧,触摸显示屏上安装有播报型音响;两组闭合机构,每组闭合机构均包括传动轴和闭合挡板,移动底座的侧部设置有检测底座,传动轴设置于检测底座的上端,闭合挡板固定连接于传动轴的圆周表面,红外测温仪,以实现自动打开闭合挡板,此时测温正常的人员可以通过两个第一U形架之间,达到自动检测的效果,无需人工一一检测,减少了人工的参与,提高了检测效率,避免排队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温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拼装结构的语音播报自助测温仪。
背景技术
测温仪,是温度计的一种,用红外线传输数字的原理来感应物体表面温度,操作比较方便,特别是高温物体的测量。应用广泛,如钢铸造、炉温、机器零件、玻璃及室温、体温等各种物体表面温度的测量。用得比较多的是红外测温仪,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部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技术的需要,测温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由于新冠病毒的发生,测温范围越来越广,根据不同的要求,又制造出不同需要的测温仪器,现有的测温仪大多用于公共产所,仅仅使用小型测温仪需要人工辅助检测,叉感染风险大,不能用于人流量大的场所,检测效率慢,且容易检测失误,工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拼装结构的语音播报自助测温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仅仅使用小型测温仪需要人工辅助检测,叉感染风险大,不能用于人流量大的场所,检测效率慢,且容易检测失误,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拼装结构的语音播报自助测温仪,包括:
移动底座;
触摸显示屏,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套筒,所述下套筒内滑动连接有上套筒,所述上套筒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顶板,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于第一顶板的上侧,所述触摸显示屏上安装有播报型音响;
两组闭合机构,每组所述闭合机构均包括传动轴和闭合挡板,所述移动底座的侧部设置有检测底座,所述传动轴设置于检测底座的上端,所述闭合挡板固定连接于传动轴的圆周表面。
红外测温仪,所述检测底座的上侧设置有人脸识别摄像头,所述检测底座的上侧设置有红外测温仪,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和红外测温仪均通过角度调节器连接于第二U形架的侧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上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均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第一顶板,所述第一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活动座,所述支撑活动座通过阻尼活动器活动连接于触摸显示屏的侧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移动底座内设置有保护支架,所述保护支架内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移动底座的侧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活动柜门,所述活动柜门上设置有门锁。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检测底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顶板,所述第二顶板上开设有两个第四安装孔,两个所述传动轴分别转动贯穿两个第四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佑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佑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6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