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结合H1.4移码突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4911.3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0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红;俞洋;包新华;胡明丽;王胜;章清萍;阮海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C07K16/18 | 分类号: | C07K16/18;C12N15/13;G01N33/577;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性 结合 h1 移码 突变 蛋白 单克隆抗体 制备 及其 应用 | ||
1.特异性结合H1.4移码突变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是SEQ ID No.1的第45-52位、SEQ ID No.1的第70-77位和SEQ ID No.1的第116-125位的三个互补决定区;所述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是SEQ ID No.2的第46-56位、SEQ ID No.2的第74-76位和SEQ ID No.2的第113-121位的三个互补决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4;所述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述轻链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均包含框架区,所述框架区来源于小鼠。
5.多肽或所述多肽作为半抗原在制备特异性结合H1.4移码突变蛋白的检测抗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3。
6.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材料为下述B1)至B6)中的任一种:
B1)编码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中的重链和轻链的核酸分子;
B2)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
B3)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载体、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载体;
B4)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重组微生物、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重组微生物;
B5)含有B1)所述核酸分子的细胞系、或含有B2)所述表达盒的细胞系、或含有B3)所述重组载体的细胞系;
B6)编码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中的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的核酸分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分子为下述任一种:
C1)编码序列是SEQ ID No.4的重链DNA分子;
C2)编码序列是SEQ ID No.5的轻链DNA分子;
C3)编码序列是SEQ ID No.15的重链可变区DNA分子;
C4)编码序列是SEQ ID No.17的轻链可变区DNA分子。
8.用于检测H1.4移码突变的试剂或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或试剂盒含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49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