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2657.3 | 申请日: | 2021-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生荣;孙斌;钱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绿能塑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3/04 | 分类号: | B29B13/04;B29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塑木 粒子 挤出 冷却 设备 工艺 | ||
1.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包括冷却单元(1)以及用于冷却单元(1)下出料的螺旋送料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1)包括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冷却腔(1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冷却腔(11)内部的冷却板(3)、冷却棒(4),为冷却板(3)、冷却棒(4)提供冷源的冷源模块(12)以及用于连接冷却板(3)、冷却棒(4)与冷源模块(12)的连接模块(5);
所述冷却腔(11)上端设置有物料缓存腔(110);
所述冷却板(3)有多个,多个冷却板(3)安装在冷却腔(11)内部用于延长塑木粒子通过冷却腔(11)内部的移动路径;
多个冷却板(3)均包括安装在冷却腔(11)上的支撑基板(31),镶嵌在支撑基板(31)表面能够与塑木粒子接触且用于与塑木粒子进行热交换的第一交换金属板(32)以及一端安装在第一交换金属板(32)上的散热翅片(33);所述支撑基板(31)内部设置有热交换通道腔(310),所述散热翅片(3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热交换通道腔(310)内部;
所述冷却棒(4)有多个,多个冷却棒(4)呈一字状排列从上至下错位安装在冷却腔(11)内部且多个冷却棒(4)均位于冷却板(3)下方;
多个冷却棒(4)均包括安装在冷却腔(11)内部的基管(41),镶嵌在基管(41)上表面截面为半圆状结构且用于与塑木粒子进行热交换的第二交换金属板(42)以及多个安装在基管(41)内部且与第二交换金属板(42)下表面接触的热交换管(43);
所述物料缓存腔(110)、某一个或多个支撑基板(31)表面、某一个或多个基管(51)表面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连接模块(5)包括分别与所述热交换通道腔(310)连接的第一冷源腔(51)、第一回收腔,分别与所述热交换管(43)连接的第二冷源腔(52)、第二回收腔,一端分别与第一冷源腔(51)的第一连接通道(53)、第一回收通道,一端分别与第二冷源腔(52)连接的第二连接通道(54)、第二回收通道,用于连接第一冷源腔(51)、第二冷源腔(52)的第三连接通道(55)以及安装在第一连接通道(53)、第二连接通道(54)、第三连接通道(55)、第一回收通道、第二回收通道上的电磁阀;
所述冷源模块(12)能够为第一连接通道(54)、第二连接通道(55)提供冷却水或者冷却气体,冷源模块(12)能够从第一回收通道、第二回收通道回收热交换后的冷却水或者冷却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模块(12)为第一连接通道(54)、第二连接通道(55)提供冷却气体;冷源模块(12)能够从第一回收通道、第二回收通道回收热交换后的者冷却气体;冷却板(3)内部还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通道(54)连接的排气模块(311);所述排气模块(311)包括排气通道(3111)以及与排气通道(3111)连接的排气孔(3112);所述排气孔(3112)上设置有电磁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3)倾斜设置在冷却腔(11)内部,且倾斜角度为30~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3)纵截面呈锯齿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板(3)纵截面呈菱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粘连单元(6);所述防粘连单元(6)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物料缓存腔(110)与冷却腔(11)连接处的转轴(61),为多个所述破碎轴(61)提供动力的驱动电机(62)以及缠绕在转轴(61)表面的软性模块(63);所述转轴(61)、软性模块(63)构成防粘连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塑木粒子挤出够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缓存腔(110)为漏斗状,所述防粘连模块并列位于物料缓存腔(110)下料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绿能塑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绿能塑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26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