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用电负荷预测的方法、装置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0297.3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0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迪;付文杰;王晓甜;马红明;冀明;吕云彤;马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湘江***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用电 负荷 预测 方法 装置 终端 | ||
1.一种用于用电负荷预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特征将用电设备分为持续型电器和间歇型电器;
获取所述持续型电器的第一平均耗能曲线、所述间歇型电器的第二平均耗能曲线和所述间歇型电器的启动时间段;
基于所述第一平均耗能曲线确定所述持续型电器的启动时刻的概率分布,并基于所述概率分布确定第一负荷曲线,基于所述第二平均耗能曲线和所述间歇型电器的启动时间段确定第二负荷曲线;
基于所述第一负荷曲线和所述第二负荷曲线确定目标用电负荷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负荷曲线和所述第二负荷曲线确定目标用电负荷曲线,包括:
基于用电设备类型、所述第一负荷曲线和所述第二负荷曲线确定设备级用电负荷曲线;和/或,
基于所述第一负荷曲线和所述第二负荷曲线确定住宅级用电负荷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平均耗能曲线确定所述持续型电器的启动时刻的概率分布,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平均耗能曲线确定恒定电能使用率平均功率和设备的平均运行时间;
根据所述恒定电能使用率平均功率和所述设备的平均运行时间确定所述概率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定电能使用率平均功率、所述设备的平均运行时间和所述概率分布之间关系如下:
其中,pd是所述持续型电器每天的使用概率;Pa表示恒定电能使用率平均功率;Ta是所述持续型电器的平均运行时间;N是住宅的总数;TS表示总时间段;P(t)是所述持续型电器在t时刻的平均耗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概率分布确定第一负荷曲线,包括:
基于所述概率分布确定第一设定时刻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数量和从第二设定时刻开始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数量;
基于所述第一设定时刻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数量和从所述第二设定时刻开始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数量确定第一负荷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时刻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数量、从所述第二设定时刻开始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数量和所述第一负荷曲线之间关系如下:
其中,ps(t)为t时刻设备启动的概率;ku(t)表示t时刻消耗电能的用电设备数量;Ku(t-1)为t-1时刻正在使用中的设备数目;ks(t-Ta)为从t-Ta时刻开启的设备数目;N是住宅的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平均耗能曲线和所述间歇型电器的启动时间段确定第二负荷曲线,包括:
解析所述第二平均耗能曲线确定所述间歇型电器的电能使用率平均功率;
根据所述间歇型电器的电能使用率平均功率和所述启动时间段确定所述第二负荷曲线。
8.一种用于用电负荷预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用电设备的用电特征将用电设备分为持续型电器和间歇型电器;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持续型电器的第一平均耗能曲线、所述间歇型电器的第二平均耗能曲线和所述间歇型电器的启动时间段;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平均耗能曲线确定所述持续型电器的启动时刻的概率分布,并基于所述概率分布确定第一负荷曲线,基于所述第二平均耗能曲线和所述间歇型电器的启动时间段确定第二负荷曲线;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负荷曲线和所述第二负荷曲线确定目标用电负荷曲线。
9.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用于用电负荷预测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用于用电负荷预测的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029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