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水湖泊湖滨带复合生态修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7560.3 | 申请日: | 2021-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瑜;韦羡侠;麦格;赖斌;谢绍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C02F3/34;E02B1/00;E02B3/00;E02B3/02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地址: | 530029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水 湖泊 湖滨 复合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浅水湖泊湖滨带复合生态修复的方法,以先锋沉水植物种、挺水植物种和沉水植物为核心,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形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采用微生物、鱼类、贝类和水生植物等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对水体中氨氮、总磷等污染指标实现深度净化,另一方面保持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种植的水生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有效的改善了湖滨带生态景观,恢复了湖滨带鸟类、植物、水生生物等生物的多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表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浅水湖泊湖滨带复合生态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环境非常脆弱,湖泊中的营养物来源广、背景浓度异常高,湖泊富营养化进程迅速,而且许多湖泊已处于富营养状态,湖泊富营养化不仅使水体丧失其应有的功能,也使湖泊水生生态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变,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以及进行有效治理和修复是一项利在当代,功于千秋的伟业。
早期的治理主要局限于对各种污染源的控制,如污染企业从湖滨撤出,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等。这些方法被证明是不足以使富营养化湖泊得到有效治理的,因此目前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还包括对藻类水华的直接控制和对内源污染的控制,以及对湖泊进行的各种生态修复。主要的措施包括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或生态学方法和微生物法。
虽然国内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而且各地也已投入或正准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湖泊环境的治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湖泊生态修复被认为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手段,但各地在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时,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采取足够的修复措施,如所谓采用的生物浮岛技术,由于没有采取足够强度或数量的生物措施,对污染源的吸收能力及其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湖泊富营养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更多地关注于单一要素,忽视了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的发挥;技术选择失当,缺少对于各种技术的耦合和集成研究,对于工程措施的适用性,不同技术组合的集成应用以及工程技术措施对于湖泊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这导致了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考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浅水湖泊湖滨带治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湖泊湖滨带复合生态修复的方法,有效改善湖滨带生态景观,恢复湖泊生物多样性。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浅水湖泊湖滨带复合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水深1~4m,水质富营养化,底泥营养盐丰富,淤泥沉积20~40cm,受河道污水影响,水污染严重的区域作为修复区域;
(2)使用两栖式清淤机械沿岸边至湖中50~100米进行生态清淤,清淤深度为50±5cm;然后在修复区域底部由上而下设置植物种植土壤层、营养盐释放层;
(3)沿着修复区域边缘种植先锋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作为生物坝;在位于修复区域中部的植物种植土壤层上种植涵养沉水植物,靠近修复区域边缘的植物种植土壤层上种植挺水植物;
(4)在修复区域湖中由下而上依次投放微生物、底栖动物、贝类、鱼类、浮游生物和浮叶植物;
所述的底栖动物为红虫;
所述的鱼类为鲢鳙鱼种,用于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浮叶植物。
本发明以先锋沉水植物种、挺水植物种和沉水植物为核心,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形成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
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处于初级生产者地位,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实现碳、氮、磷等物质转化,对水体中氨氮、总磷等污染指标实现深度净化;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腐生物质,以及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转化水中的碳、氮、磷产生的有机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7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装在叉车防护框上的灯架
- 下一篇:护壁哈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