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分时取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7491.6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任宇鹏;许国辉;程子睿;马勇男;张海波;谢福华;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牡丹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分时 取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分时取样装置,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其包括框架和动力旋转机构,框架上设置中轴,动力旋转机构能使框架和中轴产生相对转动,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两层以上的层取样机构;层取样机构包括连接板和压轮楔块,压轮楔块呈上下倾斜状设置,压轮楔块与中轴相固定联接,连接板固定在框架上,连接板中安装两个以上的取样瓶,取样瓶沿框架周向分布,取样瓶的端口上盖装有端盖,端盖能绕连接板相对转动,端盖上连接有复位弹性体,端盖上安装滚轮,滚轮能压接在压轮楔块上。此取样装置能够完成水体的不同层在不同时间的样品提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分时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风暴等作用下,海洋底床容易发生冲刷、液化等工程地质灾害,从而导致海洋近底出现高浓度含沙浑水层。该浑水层具有沉积物含量高、流动能力强的特点,是陆源沉积物向深海运移起源之一。通常通过对浑水层的检测作为反应运移情况的指标,由于受现场环境和检测仪器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检测参数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反应海洋底床情况。于是,人们就想用不同的高精度仪器检测水体的样品,以便实现全面检测。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2020255519.5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用分层取样装置,其在电机盒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轴端转动嵌入固定盒内,且嵌入端端部固定设置有内六角筒,固定盒的下表面开设有内螺纹槽,内螺纹槽的顶端开设有通孔,取水管的外表面上端开设有外螺纹,取水管与内螺纹槽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且取水管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圆杆,圆杆上套设有活塞和圆环,相邻两个活塞之间形成储水腔,储水腔对应取水管的外表面贯穿开设有进水孔,圆环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半圆环橡胶圈,半圆环橡胶圈与进水孔相配合,圆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六棱柱,六棱柱的上端转动贯穿通孔并与内六角筒相配合。通过伺服电机的转动,即可控制取水管同时对不同深度的水层进行水样。
上述取样装置虽然实现了水体的分层取样,但每层仅能一次取样,不能反应水体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不能反映其变化态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层分时取样装置,能够完成水体的不同层在不同时间的样品提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分层分时取样装置,包括框架和动力旋转机构,框架上设置中轴,动力旋转机构能使框架和中轴产生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两层以上的层取样机构;
层取样机构包括连接板和压轮楔块,压轮楔块呈上下倾斜状设置,压轮楔块与中轴相固定联接,连接板固定在框架上,连接板中安装两个以上的取样瓶,取样瓶沿框架周向分布,取样瓶的端口上盖装有端盖,端盖能绕连接板相对转动,端盖上连接有复位弹性体,端盖上安装滚轮,滚轮能压接在压轮楔块上。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瓶上固定有防护架,防护架通过快卸销连接在连接板上,连接板为上下依次分布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防护架的上部与上连接板连接、下部与下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瓶为取样筒,取样筒的两端均设置端盖,复位弹性体对拉两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铰接在各自所在侧的防护架上,压轮楔块为呈扩口状分布的上压轮楔块和下压轮楔块,端盖上的滚轮与各自所在侧的压轮楔块相压接。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包括顶盘和底座,底座上连接有防沉降板,顶盘和底座间固定连接有立柱,连接板固定在立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还连接有密封浮标,密封浮标内设有无线控制器,无线控制器接收无线指令,无线控制器根据接收的无线指令控制动力旋转机构启停。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旋转机构为电机,电机和中轴间设置传动机构在顶盘上设置防水壳,电机和传动机构位于防水壳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7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