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多队列协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3624.2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5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忠;徐兆新;蔺皓萌;许智赫;吴晓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队列 协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多队列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三阶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车队间采用恒定间距策略,车队内采用恒定车头时距的间距策略,建立队列领导车辆的控制模型和车队内车辆的协同控制模型;运用稳定性理论对车辆多队列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多队列系统的稳定性条件。本发明可实现多队列系统队列间的协同控制,同时保证队列内车辆的协同驾驶,对复杂队列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提高了队列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协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主要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数据通信、信息、传感器、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使道路、汽车与用户三者的资源合理利用,建立起安全、高效、清洁以及节能的综合运输系统。5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ITS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车辆队列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车辆队列的稳定性控制需要考虑车辆队列的内聚性能和稳定裕度,内聚性能是描述车队在随机扰动下的鲁棒性,稳定裕度是描述车队在初始扰动下的衰减速度。由于车队的稳定裕度会随着车队中车辆数目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车辆间的无线通信距离增大而降低,因此车队中车辆数目不易过多,可以将一组多辆车协同行驶的车队分成多个车队。车辆多队列的协同控制,不仅能保证车辆队列的稳定性,而且还能保障车辆间的通信质量。同时,车辆多队列行驶可以有效缩短车辆间的安全间距,提高交通效率,保证交通安全,并且车辆队列按照流线型行驶,能够减小车辆受到的空气阻力,降低油耗和尾气污染。因此,研究车辆多队列协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多队列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三阶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车队间采用恒定间距策略,车队内采用恒定车头时距的间距策略,建立队列领导车辆的控制模型和车队内车辆的协同控制模型;运用稳定性理论对车辆多队列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多队列系统的稳定性条件。本发明可实现多队列系统队列间的协同控制,同时保证队列内车辆的协同驾驶,对复杂队列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提高了队列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车辆多队列,车辆多队列由N辆车组成,其中车队的数目为m+1,编号为0,1,…,m,Nk表示第k个车队车辆的数目,车队中车辆编号为0,1,…,Nk-1;
步骤2:在车辆多队列系统中,每个车队有一辆领导车辆,位于车队的首位,第一个车队的领导车辆是整个车辆多队列的领导车辆;
步骤3:车辆多队列系统中车辆通过车车通讯通信方式获得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信息,相邻车队间能够通信;
步骤4:确定车辆多队列系统中车辆的纵向动力学模型,表示为:
其中,xi,k、vi,k、ai,k和ui,k(t)分别表示第k个车队内第i辆车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和控制输入;Ti,k表示第k个车队内第i辆车的纵向动力系统的传动系数;t表示时间;
步骤5:多车队系统中车队间采用恒定间距策略,队列间的期望间距用Smin表示;车队内车辆采用恒定车头时距的间距策略,车队内相邻两车停车时的最小安全间距用smin表示;
根据步骤1、步骤2和步骤3获得领导车辆状态信息,计算出第k个车队内第i辆跟随车辆距离本车队领导车辆的期望间距di0,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主轴下轴承压紧隔套结构
- 下一篇:一种四相电励磁双凸极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