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诊疗一体化的凋亡小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3610.0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9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荣;盛宗海;胡德红;刘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1/704;A61K47/46;A61P35/00;A61K49/18;C12N5/078;C12N5/0786;C12N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李玉娜;范盈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诊疗 一体化 小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诊疗一体化的凋亡小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细胞在含抗肿瘤药物和纳米造影剂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凋亡细胞的培养基;将凋亡细胞的培养基进行离心得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将滤液进行离心,得到的沉淀即为诊疗一体化的凋亡小体。本发明利用血液中单核细胞主动吞噬凋亡小体的特性,将纳米探针搭载到单核细胞上;通过单核细胞自身主动躲避网状内皮系统的截留和清除,延长纳米探针的体内循环时间;在肿瘤干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的招募下,单核细胞携带抗肿瘤药物和造影剂主动渗透到肿瘤浸润区。这种新型的探针设计思路充分发挥了自身免疫细胞的独特优势,突破了靶向配体和受体“接触式”识别的传统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诊疗一体化的凋亡小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癌症又被称为恶性肿瘤,治愈起来非常的困难,而且是生长在身体中的定时炸弹,生长速度快,一旦爆发,势必会危及到生命健康。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为457万例,占全球23.7%,居全球第一。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3万人,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2%,居全球第一。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肿瘤早筛是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从大量看起来健康、尚未出现症状的目标人群中筛选出极少数肿瘤高危群体,可以及早发现肿瘤、降低发病风险,尤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发展周期长的癌种,比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治疗。癌症的早期发现可以进行提前干预,明显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因此癌症早筛对癌症治疗的意义重大。传统癌症筛查方式主要分为影像学筛查、内镜筛查及肿瘤标志物筛查三种类型。传统癌症筛查方式存在放射性损害、滞后性、特异性、灵敏度较低等不足。
纳米技术的发展为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提供了新的成像方法和技术。纳米药物经特定多肽(TAT穿膜肽,CTX多肽等)或配体蛋白(转铁蛋白等)修饰后,实现靶向识别肿瘤细胞的功能。目前,纳米药物在肿瘤的精准诊断研究中已得到成功验证,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化学修饰易改变配体分子的构象和生物活性,影响探针的药代动力学,降低了探针“接触式”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高效靶向识别肿瘤的新药物并用于肿瘤的精准诊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诊疗一体化的凋亡小体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诊疗一体化的凋亡小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细胞在含抗肿瘤药物和纳米造影剂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因抗肿瘤药物毒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得到凋亡细胞的培养基;
(2)将所述凋亡细胞的培养基进行离心得上清液;
(3)将所述上清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4)将所述滤液进行离心,得到的沉淀即为诊疗一体化的凋亡小体。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癌细胞或正常细胞。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抗肿瘤药物包括各种抗癌药物、对细胞有毒性的药物。
进一步地,所述对细胞有毒性的药物包括高剂量有毒低剂量无毒的药物。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细胞培养的时间为1-48h。
进一步地,步骤(2)具体为:将凋亡细胞的培养基离心以除去死细胞和细胞碎片,离心后,为去除上清中残留的混杂细胞,再一次取上清重复离心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轴气封结构
- 下一篇: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视距与非视距传输识别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