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垫片密封线压缩回弹性能分析系统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0081.9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叶世立;徐君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海盟船汽配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40 | 分类号: | G01N3/40;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6200 浙江省宁波市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垫片 密封 压缩 回弹 性能 分析 系统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垫片密封线压缩回弹性能分析系统及其装置,包括检测套和进水套,所述检测套套在密封圈外侧,且检测套内等距固定有多个分隔板,所述检测套顶端安装有用于密封圈外侧密封筋回弹性能分析的施压组件,且检测套底部安装有用于观察密封筋回弹性能的观察组件,用于加水的所述进水套安装于检测套顶端,且进水套顶部安装有密封组件,本发明通过在检测套及进水套内灌水,并利用密封组件和施压组件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密封圈外侧的密封筋进行施压操作,施压完取消后,通过进水套内水对密封筋渗透能力来判断密封筋的回弹效果,使得对密封筋的检测效果更加直观,观察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封圈外侧密封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垫片密封线压缩回弹性能分析系统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有多种零部件组合而成,零部件间的密封性能直接对发动机正常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密封效果不好,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同时也会出现三漏现象,不但影响发动机性能,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为此对发动机密封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此要求,直接涉及到密封垫片的密封性能,而密封垫片起密封作用的不单是密封材料本身,还涉及到密封筋结构(即凸台),现有的密封筋回弹性能检测,一般都是利用挤压等方式进行检测其变形量,但为了使其检测更具有真实性,一般都是安装于对应轴上进行受力挤压,由于密封圈上的密封筋体型较小,人员在施压后,其变形量较不明显,对其进行检测时,肉眼观察或传感器检测都存有误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垫片密封线压缩回弹性能分析系统及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代替现有设备对密封圈外侧密封筋进行检测同时使得观察更加直观的金属垫片密封线压缩回弹性能分析系统及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垫片密封线压缩回弹性能分析装置,包括检测套和进水套,所述检测套套在密封圈外侧,且检测套内等距固定有多个分隔板,所述检测套顶端安装有用于密封圈外侧密封筋回弹性能分析的施压组件,且检测套底部安装有用于观察密封筋回弹性能的观察组件,用于加水的所述进水套安装于检测套顶端,且进水套顶部安装有密封组件。
优选的,所述施压组件包括连通在检测套顶部的卡接环,所述卡接环顶端转动安装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内安装有施压件,且连接盖与卡接环连接处安装有密封件,所述检测套内侧对应密封筋位置处开有检测口,且检测口内安装有与密封筋相贴合的密封膜,多个所述分隔板两端分别与检测套两侧内壁固定,且分隔板与密封膜相连接处固定有弹性膜,通过施压组件提供一定的压力施放,从而代替现有的设备进行施压,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施压件包括固定在连接盖表面的调节块和螺纹插接于调节块内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底部转动安装有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施压板,且施压板外侧分别与检测套内壁和两个分隔板内壁相接触,所述施压板顶部固定有两个滑动杆,且两个滑动杆滑动贯穿调节块,并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转动套接在调节杆外侧,且调节杆顶部固定有转帽,通过施压件对检测套内水源进行施压,使得水对密封膜施压对密封筋进行压缩,代替现有的施压设备施压。
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固定在卡接环两端外侧的密封卡扣和固定在连接盖两端底部的密封卡套,所述密封卡扣与密封卡套相互卡接,密封件提高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观察组件包括固定在检测套底部的对接环和插于对接环内的观察套,所述对接环外侧等角度开有卡接口,且观察套外端固定有多个与卡接口相适配的卡接板,所述观察套内固定有与对接环内侧相套和的隔离环,且观察套内侧固定有与套有密封圈的轴承外壁相贴合的贴合套,所述隔离环与贴合套之间对应多个分隔板位置固定有多个分隔片,通过观察组件实现对密封圈弹性性能分析结构进行直接观察。
优选的,所述进水套内侧与套有密封圈的轴承外壁相贴合,且外侧与检测套顶端相固定,所述进水套内侧和外侧均固定有多个连接条,并通过多个连接条与检测套内壁顶部固定,通过连接条与检测套相固定,使得其能够安装于密封圈外侧,并使内部水源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海盟船汽配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舟山市海盟船汽配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0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