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9110.X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齐茂;左芬;龚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04 | 分类号: | C04B24/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官群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抗裂抗渗 外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如下:五硼酸铵0.1‑1%,聚合硫酸铝1‑10%,硫酸铵3‑5%,油酸钾1‑5%,余量为水。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掺量低,抗裂抗渗效果佳,对混凝土综合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掺量达到1~5%时,抗渗等级可以达到P12,寿命可以做到20年不渗漏,可替代现有抗渗抗裂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为增强其在砂浆、混凝土或人造石中的填充性能而专门采用的无机材料的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带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混凝土的使用量也随之急剧增加。混凝土是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随着时间推移,微孔隙逐渐发展为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使用寿命,严重者威胁到居民人身安全。在桥梁,码头,公路,地铁等工程中早期需要浇灌大量的水来防止混凝土的开裂,后期由于混凝土不同程度地收缩导致其开裂,随即而来的后果是出现渗水现象,进而引起混凝土内部钢筋受到侵蚀,降低了钢筋使用的耐久性,减少了工程的有效使用期限。因此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性能尤为重要。
最初以软性防水防雨为目的使用的抗渗抗裂添加剂如沥青类容易出现离析问题,温度变化会引起离析现象,摊铺机搅料力度过大也会引起离析,人工摊铺过程掌握不好力度同样会产生离析,而离析会影响渗水效果。第二代出现的抗渗抗裂添加剂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加入粉煤灰等膨胀剂,其主要目的是补偿水泥收缩,其缺点是粉煤灰烧失量高,含碳量大,对减水剂等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需要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起来不方便。本发明的抗渗抗裂添加剂不同于以上两种常用助剂,主要是无机物为主,有机物为辅的专用助剂,其防水机理与当前抗渗抗裂添加剂的防水机理完全不同,使用方便,不需要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影响甚至提高混凝土强度,掺量2%时,抗渗等级可以达到P12寿命可以做到20年不渗漏,可替代现有抗渗抗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其原料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如下:五硼酸铵0.1-1%,聚合硫酸铝1-10%,硫酸铵3-5%,油酸钾1-5%,余量为水。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备用,各原料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如下:五硼酸铵0.1-1%,聚合硫酸铝1-10%,硫酸铵3-5%,油酸钾1-5%,余量为水;
2)将五硼酸铵与水加入反应釜,室温搅拌10-15分钟,再加入聚合硫酸铝搅拌10-25分钟,随后加入硫酸铵,保持温度在30-50℃下搅拌15-30分钟,最后加入油酸钾,搅拌60-85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即得到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
按上述方案,步骤2)搅拌速率为50-70r/min。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混凝土抗裂抗渗外加剂按胶凝材料质量的1~5%掺入混凝土中,作为抗裂抗渗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即得到具有抗裂抗渗性能的混凝土制品,或填充于混凝土裂缝中用于修补裂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9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