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径流分离储存及回用的绿灰结合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8583.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管运涛;陈佳煜;蔚阳;杨正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1/00;E03F5/10;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王震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径流 分离 储存 结合 系统 | ||
一种雨水径流分离储存及回用的绿灰结合系统,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初期雨水分离装置、雨水花园以及渗蓄模块,所述初期雨水分离装置用于收集道路雨水径流,通过沉淀作用分离沉积物,溢流出上清液,溢流出的上清液进入所述雨水花园进行净化,经所述雨水花园净化的出水进入所述渗蓄模块,通过所述渗蓄模块中的生物膜进一步净化并在所述渗蓄模块内储存以备回用。通过初期雨水分离装置、雨水花园以及渗蓄模块的耦合实现绿灰结合,所构建的绿灰结合系统能够实现道路雨水的有效分离、处理以及储存,最大化地发挥整个系统的优势,同时,其能够提高现有城市排水系统的弹性,用于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具有显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径流分离储存及回用的绿灰结合系统。
背景技术
雨水从产生到收集到排水管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流经许多种下垫面(如建筑、道路、农田等),并且会携带一定浓度的溶解性气体、悬浮物及溶解性固体、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细菌和某些病原菌等,从而形成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张香丽等人对常州市不同下垫面类型的污染物冲刷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道路径流污染物浓度要高于屋面径流污染物浓度,且径流初期污染最为严重,在此过程中COD、NH3-N、TN平均浓度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灰色基础设施主要由混凝土和钢材组成(因此是术语的灰色部分),是一种以单一功能市政工程为主的传统市政基础设施。灰色基础设施通常与“道路、桥梁、铁路和其他环境设施”联系在一起,是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网络公共设施。在雨水和污水排放方面,其基本功能是实现污染物的排放、转移以及集中处理,但在雨水处理和利用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建设成本高。因此,为了弥补传统灰色基础设施“先快排再处理”的不足,有必要采取其他手段对雨水径流进行妥善处理。
21世纪初,美国的班内迪克在LID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基础设施的应用被认为是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并且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由于这两类基础设施都有助于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发展,可以为人类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然而,初期雨水中的SS含量较高,直接进入到雨水花园或者其他LID设施中经过一定时间会造成系统堵塞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雨水径流分离储存及回用的绿灰结合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径流分离储存及回用的绿灰结合系统,包括依次耦合连接的初期雨水分离装置、雨水花园以及渗蓄模块,所述初期雨水分离装置用于收集道路雨水径流,通过沉淀作用分离沉积物,溢流出上清液,溢流出的上清液进入所述雨水花园进行净化,经所述雨水花园净化的出水进入所述渗蓄模块,通过所述渗蓄模块中的生物膜进一步净化并在所述渗蓄模块内储存以备回用。
进一步地:
所述初期雨水分离装置包括雨水收集设施、与所述雨水收集设施相连的无动力缓流控污装置以及管路系统,所述雨水收集设施包括用于收纳雨水的储水空间,所述无动力缓流控污装置用于缓慢释放所述储水空间中的上清液溢流排出,并在上清液排出后储水下降至排污启动液位时,控制所述储水空间下部沉积的污水排出,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用于将缓流排出的上清液接入所述雨水花园中的缓流出水管以及用于将沉积的污水排出的排污出水管。
所述绿灰结合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的截流井。
所述雨水花园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蓄水层、覆盖层、土壤层、填料层和承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85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推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耐辐照杀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