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7337.0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1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本国;徐云峰;李述云;袁绪武;陈旷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信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295;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13/00;H01B13/22;H01B13/24;H01B13/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毅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8 | 代理人: | 李乾龙 |
地址: | 4045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电路 静电 高强 环保 电缆 及其 生产工艺 | ||
1.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由外包层、填充层、内衬层和缆芯组成,外包层、填充层和内衬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基材100份、二氧化硅气凝胶18-26份、环氧树脂15-21份、玻璃纤维9-11份、硬脂酸钙9-11份、氧化锌7-11份、二硼化钛6-10份、焦亚硫酸钠5-7份、重钙3.5-5.5份、改性剂3-5份和硅烷偶联剂1.8-2.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的基材为丁腈橡胶和天然橡胶的组合物,两种组分的混合比例为1-1.2:3-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的改性剂由抗氧化剂、增塑剂、成膜剂和蒙旦蜡混合而成,四种组分的混合比例为1-1.5:1-1.5:1-1.5:1-1.5。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线缆制备:对相应份数的基材进行密炼和挤出处理,得到外包层和内衬层线坯,外包层线坯厚度为1.6-2.2mm,内衬层线坯厚度为1.2-1.6mm,外包层线坯内径为8.5-10.5mm,内衬层内径为5.8-6.6mm;
步骤二、原料处理:将相应份数的环氧树脂、硬质酸钙、焦亚硫酸钠和去离子水一并投入反应釜内进行处理,控制反应釜内加热搅拌部件对原料进行加热搅拌,加热温度控制为120-130℃,搅拌转速恒定为300rpm,加热搅拌1-2h后,控制加热温度提升至150-160℃,将相应份数的氧化锌、二硼化钛和重钙一并倒入反应釜内,继续加热搅拌0.5-1h后,得到电缆处理液,将电缆处理液从反应釜内取出并待其冷却备用;
步骤三、线坯冷浸:将电缆处理液倒入水浸池内,再向水浸池内注水稀释,将外包层线坯和内衬层线坯一并送入水浸池内,确保水浸池内处理液完全覆盖外包层线坯和内衬层线坯,将水浸池密封,再利用制冷设备和增压设备对水浸池内部进行降温和加压,冷浸处理6-8h后,得到电缆外包层和内衬层,将电缆外包层和内衬层处理干燥;
步骤四、套线填充:将电缆缆线芯穿插于电缆内衬层内部,再将穿插电缆缆线的电缆内衬层穿插于电缆外包层内部,将相应份数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玻璃纤维、改性剂和去离子水一并投入匀质机内进行混合,匀质机匀质速率控制为1300-1700rpm,匀质15-30min后,将相应份数的硅烷偶联剂倒入匀质机内,控制匀质机速率提升至2100-2300rpm,继续匀质30min,得到填充层,将填充层填充入电缆内衬层和电缆外包层之间,得到电缆成品,对电缆成品进行成卷和包装后即得该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去离子水添加量为环氧树脂、硬质酸钙和焦亚硫酸钠份数之和的2-3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电缆处理液与水的稀释比为1:90-98。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水浸池内温度控制为3-7℃,水浸池内气压控制为0.56-0.68MPa。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电路用防静电高强环保电缆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去离子水的添加量为二氧化硅气凝胶、玻璃纤维和改性剂份数之和的0.7-0.9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信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未经本信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73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