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熟制板栗仁碎粒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2830.3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周葵;张雅媛;王颖;游向荣;李明娟;卫萍;黄会玲;邓静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2 | 分类号: | G01N33/02;G01B5/08 |
代理公司: |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板栗 仁碎粒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测熟制板栗仁碎粒率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具体方法为:对于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批次的板栗,将生板栗去壳去皮得生板栗仁,测定生板栗仁的单果重量值、最大粒径值和生板栗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值,按下述方程预测碎粒率Y=‑25.352(A/B)+0.03C+106.535,该方程适用于碎粒率为10%~45%的板栗,其中,Y为预测的熟制板栗仁碎粒率值,单位%;A为生板栗仁单果最大粒径值,单位mm;B为生板栗仁单果重量值,单位g;C为生板栗仁可溶性糖含量值,单位%。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预测熟制板栗仁碎粒率,从而方便经销商在板栗收购时进行品质判定,销售时进行分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测熟制板栗仁碎粒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板栗是常见的坚果之一,2019年全球板栗种植面积、产量分别为5.96×105hm2、2.41×106吨。由于产地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及栽培方法的差异,不同产地板栗的营养成分有所差异,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及目的也各有差异。例如S.Cosmulescu等从水分、蛋白质、多酚及抗氧化能力角度对比了6个板栗品种的品质差异;杜常健等以单果鲜重量、含水量、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品质评价指标,对63份板栗资源进行了品质排序;朱灿灿等以单果的外观特征(例如横径、纵径、颜色等)、内部品质(例如可溶性蛋白、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等)对34份板栗进行了观测。
板栗仁是可食用部分,进行蒸煮熟化是最常见处理方式之一,而这熟化过程必将对板栗仁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阚黎娜研究发现直链淀粉比例与熟板栗的内聚性、胶粘性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M.C.De Vasconcelos等研究发现采收、贮藏、工业化去壳去皮、速冻这四个阶段对板栗仁中糖、淀粉、多酚的影响有所差异。Hou Lixia等研究表明板栗仁的L值、b值受热处理(50℃~70℃)、贮藏时间而变化。
生板栗仁经过熟化工序后制成熟制板栗仁,是消费者或者厂家最常见的加工方式。但熟制后,完整的生板栗仁会出现破碎现象,导致食用感官价值下降。不同品种的生板栗仁碎粒现象有所差异,目前尚无很好的办法进行熟制板栗仁碎粒率的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测熟制板栗仁碎粒率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对预测熟制板栗仁碎粒率,从而方便经销商在板栗收购时进行品质判定,销售时进行分级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对于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批次的板栗,将生板栗去壳去皮得生板栗仁,测定生板栗仁的单果重量值、最大粒径值和生板栗仁的可溶性糖含量值,按下述方程预测该批次板栗的碎粒率:Y=-25.352(A/B)+0.03C+106.535;
其中,Y为预测的熟制板栗仁碎粒率值,单位%;A为生板栗仁单果最大粒径值,单位mm;B为生板栗仁单果重量值,单位g;C为生板栗仁可溶性糖含量值,单位%。
本发明中,优选地,对于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批次的新鲜板栗,取样时至少取30粒大小不一的板栗,然后随机分成3份,每一份测试后计算碎粒率,再取30粒板栗的碎粒率平均值。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可溶性糖含量值采用蒽酮试剂法进行测定。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最大粒径值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2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金属表面探伤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层住宅消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