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剂、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2792.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佼;唐文奇;黄威;胡越;朱希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交赛孚尔(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428 | 分类号: | C01F7/428;B01J21/04;B01J32/00;B01J20/0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剂 制备 氢氧化铝 方法 应用 | ||
一种吸附剂、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及应用,属于材料化工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和40℃至100℃的温度下,将铝单质加入溶液中进行铝水反应,将反应沉淀物在70℃至100℃的温度下干燥。其中,催化剂包括有机胍类化合物、有机胺类化合物、有机胺类化合物与烷基氢氧化铵的混合物、或无机铵盐。该方法可以获得特定形状且粒径分布单一的氢氧化铝。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材料化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附剂、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氢氧化铝广泛应用于陶瓷、医药等方面,性能不同的氢氧化铝决定了氢氧化铝的用途。性能与制备方法的关联性决定了,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的差异也将决定产品的应用。
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较多。目前,工业上生产氢氧化铝的方法主要有拜耳法、烧结法、水热法等。
传统工艺晶种分解法主要是针对于拜耳法制备氢氧化铝。其反应所制得的氢氧化铝杂质含量较高、分解率不高。并且,所获得的氢氧化铝的颗粒形貌较混乱、不单一,且粒度较大。
与拜耳法相类似,碳化法是在铝酸钠溶液中调控并通入二氧化碳来制备氢氧化铝。同样地,该工艺产品中的杂质离子较多,尤其是会保留难以去除的钠离子,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一些使用金属催化剂,通过铝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的工艺,则普遍存在反应速度慢、反应程度不大的缺陷。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反应过程中的反应温度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因此,这类工艺会大大增加能耗。此外,由于加入金属催化剂,会不可避免会带入一些金属杂质,从而在源头上影响了产品的纯度,甚至对于其形貌控制的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附剂、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及应用,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甚至解决不易制备特定形貌且粒径单一的氢氧化铝中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的示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氢氧化铝的方法。该方法用于获取具有给定的微观形貌且粒度均一的氢氧化铝,方法包括:
在搅拌和40℃至100℃的温度下,将铝单质加入溶液中进行铝水反应,再将反应沉淀物在70℃至100℃的温度下干燥;
其中,溶液是将催化剂加入到溶剂中所形成的液态体系,催化剂溶解于溶剂中从而提供碱性的反应环境;
溶剂包括水,催化剂包括有机胍类化合物、有机胺类化合物、有机胺类化合物与烷基氢氧化铵的混合物、或无机铵盐。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搅拌操作的速度为50~800r/min。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氢氧化铝为多孔的棱柱状,催化剂包括烷基氢氧化铵、和选自二异丙胺、二正丙胺和异丙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构成的混合物,且溶液中的催化剂浓度为20g/L至150g/L,烷基氢氧化铵的用量是溶液体积的0.1%至5%,铝水反应的液固比为5:1至40:1,液固比是铝单质的质量与催化剂的体积的比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氢氧化铝为多孔的长条穗状,催化剂包括四甲基胍、胍和二甲双胍中一种或多种,且溶液中的催化剂的浓度为2g/L至50g/L,铝水反应的液固比为5:1至40:1,液固比是铝单质的质量与催化剂的体积的比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氢氧化铝为多孔的长条笋状,催化剂包括二乙胺、乙胺和一甲胺中一种或多种,且溶液中的催化剂的浓度为20g/L至150g/L,铝水反应的液固比为5:1至40:1,所述液固比是铝单质的质量与催化剂的体积的比值。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氢氧化铝为多孔的棒状,催化剂包括氨水、碳酸铵和碳酸氢铵中一种或多种,且溶液中的催化剂的浓度为20g/L至200g/L,铝水反应的液固比为5:1至40:1,液固比是铝单质的质量与催化剂的体积的比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交赛孚尔(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交赛孚尔(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2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