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9493.2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涛;赵科;高山;杨景刚;陈少波;丁然;刘咏飞;杨騉;马径坦;陶风波;刘媛;李玉杰;肖焓艳;腾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08 | 分类号: | G01H11/08;G01R31/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il 内部 机械 缺陷 定位 诊断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数值建模和物理试验,构建不同机械缺陷类型下,GIL外壳声学成像与机械振动的时空特征关联;获取GIL外壳的声学图谱;对图谱的敏感区进行分割提取;对声学振动图谱敏感区内的机械振动信号进行精细测量;通过声学成像与机械振动的特征关联分析,对GIL内部的机械缺陷类型进行分类识别和诊断。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尺度对GIL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能够在设备运行中,对机械缺陷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位,还可以对缺陷类型进行诊断。本发明还有测量灵活,便于移动的优点,能够有效保证相关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insulatedtransmissionlines,简称GIL)是实现特高电压、大电流、长距离输电的一种重要的电能输送设备,具有可靠性高,环境利用率高,容量大且不存在电磁干扰等优点。GIL机械缺陷指的是GIL内部由于机械连接状态发生退化而产生的结构性损伤,这些缺陷包括GIL内部电连接处、内部螺栓连接处、内部滑移处、外部螺栓连接处松动和异常振动等。GIL机械缺陷会导致设备在正常振动之外产生异常振动,从而对设备本身造成危害,引起GIL内部连接件脱落、气体泄露、接触过热等,严重时会引发绝缘事故,危及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目前,针对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和诊断方法有振动测试、声学测试和局部放电测试等。由于GIL内部机械缺陷类型复杂,振动和声学传播规律不清,接触式振动传感器自身易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点测量的振动和声学检测方法无法获取GIL整体的声学和振动特性,导致上述方法的现场应用效果受限,此外局部放电信号产生时GIL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机械缺陷,导致没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因此现有的方法无法满足对GIL内部缺陷的精准定位以及缺陷类型的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方法、装置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通过数值建模和物理试验,构建不同机械缺陷类型下,GIL外壳声学成像与机械振动的时空特征关联;
S02:获取GIL间隔的声学成像图谱,并对声学成像图谱的敏感区进行分割提取;
S03:对声学成像图谱的敏感区机械振动信号进行精细测量;
S04:通过声学成像与机械振动的特征关联分析,对GIL内部的机械缺陷类型进行分类识别和诊断。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特征关联单元,通过数值建模和物理试验,构建不同机械缺陷类型下,GIL外壳声学成像与机械振动的时空特征关联;
敏感区识别单元,用于对声学成像图谱的敏感区进行分割提取;
激光测振单元,用于对声学成像图谱敏感区的机械振动信号进行精细测量;
缺陷诊断单元,用于通过声学成像与机械振动的特征关联分析,对GIL内部的机械缺陷类型进行分类识别和诊断。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GIL内部机械缺陷的定位与诊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待测GIL间隔,声学成像模块,敏感区识别模块,激光测振模块,信息融合与特征关联模块,缺陷定位与诊断模块,声学测量点;
其中待测GIL间隔包括法兰侧、波纹管侧和盆式绝缘子侧等典型GIL间隔;
声学成像模块在测量点7处对GIL外壳的声学分布特性进行测量;敏感区识别模块与声学成像模块相连接;激光测振模块与敏感区识别模块相连接;信息融合与特征关联模块与激光测振模块相连接;缺陷定位与诊断模块与信息融合与特征关联模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9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