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碳化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5594.2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2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蔡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47/18;C10B4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生物 碳化 | ||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源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碳化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底架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轮,所述驱动机构与支撑轮的上表面放置有外筒。该连续式生物质碳化机,通过活塞在通槽内活动安装,使得当加热箱内燃料燃烧,加热箱内温度升高,气压升高,推动活塞压缩弹簧向轴线运动,单向阀一被负压打开,将外筒内腔的空气吸收,在打开加热箱料口注燃料时,加热箱内气压被释放,活塞回位,被吸进的空气挤压打开单向阀二,空气排入到加热箱内,在前期不断注料燃烧的过程中,外筒内氧气被吸收完,防止内筒内放入物料加热炭化时,含氧量较高发生燃烧,保证物料炭化成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碳化机。
背景技术
生物质是一种即可再生,又可直接贮存与运输的能源,大规模生产生物质能,有助于生态的良性循环,为此,发达国家及不少发展中国国家都积极开展了诸多途径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生物质的转化,最重要的是利用炭化炉将生物质在缺氧环境下炭化,炭化后的生物质使用更清洁。
炭化炉在使用过程中,首先使用木屑、秸秆在炭化炉的底部燃烧加热,作为前期炭化的热源,对炭化炉内装有的原木、有机制棒、木块等原料进行加热炭化,炭化过程为密闭无氧干馏炭化,炉内原料高温裂解,并产生大量烟气,烟气全部回收,返回炭化炉底部,转化为可燃气体再次利用,作为自身继续加热炭化的燃气,达到设备持续炭化作用。
在现有的炭化炉使用过程中,为保证设备的炭化连续性,采用双筒设置的结构,需要先对炭化筒预热,再放入原料,炭化筒内空气含有氧气,在放入原料后,由于温度高,原料易燃烧,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原料在炭化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焦油,焦油会堵塞、腐蚀、污染管道,含油烟气首先在筒内流动,这就导致筒内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堆积焦油,原料被粘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碳化机,具备筒内氧气去除原料不会燃烧消耗,能够去除烟气内焦油的优点,解决了筒内氧气多,原料易点燃消耗,烟气内焦油含量大,排出管道易堵塞,筒壁粘附有焦油影响原料流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式生物质碳化机,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底架上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轮,所述驱动机构与支撑轮的上表面放置有外筒,所述外筒的外表面活动套装有加热箱,所述外筒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外筒的内腔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料板一,所述外筒的内腔固定套装有网筒,所述网筒的内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料板二,所述外筒的外表面且位于加热箱内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拨料板,所述外筒的外表面且位于加热箱内腔的另一侧一体成型有环状隔腔板,所述外筒的外表面且位于隔腔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内部且连通到外筒的内腔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活动套装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下端固定套装有弹簧,所述活塞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单向阀一,所述凸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单向阀二,所述单向阀二连通通槽和加热箱的内腔。
作为优选,所述凸块的外端活动套装有转轮,所述转轮的外表面开设有料槽,所述通槽的一侧延伸与料槽配合,所述通槽的一侧开设有输料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网筒为缝隙小的网状结构且将外筒与内筒之间内腔分层。
作为优选,所述隔腔板与通槽内表面之间留有小缝隙,所述拨料板间隔设置。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连续式生物质碳化机,通过活塞在通槽内活动安装,使得当加热箱内燃料燃烧,加热箱内温度升高,气压升高,推动活塞压缩弹簧向轴线运动,单向阀一被负压打开,将外筒内腔的空气吸收,在打开加热箱料口注燃料时,加热箱内气压被释放,活塞回位,被吸进的空气挤压打开单向阀二,空气排入到加热箱内,在前期不断注料燃烧的过程中,外筒内氧气被吸收完,防止内筒内放入物料加热炭化时,含氧量较高发生燃烧,保证物料炭化成品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武,未经蔡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55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