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4871.8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熊雄;廖乾坤;曾凡祥;朱晶晶;陈军;潘熙洋;罗佳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0 | 分类号: | E02D5/50;E02D5/58;E02D15/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程力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预应力 复合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该复合桩下部为灌注桩、上部为等径的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底端设有一圈向下延伸的预留钢筋,灌注桩顶端设有一圈向上延伸的锚固钢筋,预留钢筋对接且焊接固定在锚固钢筋上形成预应力管桩和灌注桩的接头部分,接头部分采用与灌注桩相同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本发明在灌注桩上部采用预应力管桩替换一部分桩身,节约了工程造价,保证了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稳固和同轴度,确保了整体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桩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灌注桩虽然应用广泛,但是工程造价较高,普遍采用的话,极大提高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在灌注桩上部采用预应力管桩替换一部分桩身,节约了工程造价,保证了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稳固和同轴度,确保了整体强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桩,下部为灌注桩、上部为等径的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底端设有一圈向下延伸的预留钢筋,灌注桩顶端设有一圈向上延伸的锚固钢筋,预留钢筋对接且焊接固定在锚固钢筋上形成预应力管桩和灌注桩的接头部分,接头部分采用与灌注桩相同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进一步地,预应力管桩与灌注桩的长度比值根据设计承载力确定,灌注桩长度大于预应力管桩。
一种灌注桩-预应力管桩复合桩的施工方法,先下护筒再成孔,然后将灌注桩的钢筋笼吊入孔内并露出护筒,在护筒顶面放置穿过钢筋笼的临时杆,钢筋笼通过临时杆支撑在护筒上,然后将与灌注桩等径的预应力管桩吊入孔内,预应力管桩底端设有一圈向下延伸的预留钢筋,钢筋笼顶端设有一圈向上延伸的锚固钢筋,将预留钢筋与锚固钢筋对接且焊接固定形成接头部分,然后吊起预应力管桩及钢筋笼,取走临时杆,调整桩身至垂直后与护筒固定,然后下放导管,导管穿过预应力管桩进入钢筋笼底部,通过导管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导管逐步提升,接头部分与灌注桩采用相同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进一步地,预应力管桩顶部两侧设有吊环,起吊预应力管桩时,起吊设备的吊钩勾住套环,套环同时连接两个钢丝绳的一端,两个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侧的吊环连接。
进一步地,灌注桩的混凝土保护层稍厚于预应力管桩的混凝土保护层。
进一步地,导管根据预应力管桩内径预先制作,导管在保证能自由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外径尽可能接近预应力管桩内径。
进一步地,成孔时,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干作业成孔或泥浆护壁成孔。
进一步地,调整桩身时,采用人工辅助对中,通过吊锤观测垂直度。
进一步地,浇筑时,通过测绳反馈混凝土液面高度。
进一步地,临时杆为交叉摆放的钢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复合桩在灌注桩上部采用预应力管桩替换一部分桩身,节约了工程造价,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接头部分采用一圈预留钢筋和锚固钢筋对接且焊接固定,保证了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的连接稳固和同轴度;接头部分采用与灌注桩相同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保证了变形一致,确保了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应力管桩及预留钢筋、起吊工具和灌注桩的钢筋笼及锚固钢筋的示意图。
图中:1-吊环;2-套环;3-钢丝绳;4-预应力管桩;5-预留钢筋;6-锚固钢筋;7-钢筋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4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浇带封模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温韧性优异的高磁感性耐候软磁钢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