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逆变器气密测试和通电测试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2025.2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7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杨鸣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逆变器 气密 测试 通电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气密测试和通电测试的设备,该设备安装在逆变器生产输送线上,包括: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安装在支撑底板上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工装板载着逆变器在生产输送线上移动,测试装置,包括安装顶板、安装在安装顶板上的第二升降机构、安装在第二升降机构上中间基板,所述中间基板上设有与所述逆变器外壳四周轮廓匹配的限位孔,所述逆变器定位在限位孔内进行通电测试和气密测试;本发明的设备能够与流水线生产结合起来,对逆变器进行自动测试,且本发明的设备将气密测试和通电测试合理结合在一起进行同步测试,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减少设备占用,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逆变器气密测试和通电测试的设备。
背景技术
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移动”的时代,移动办公、移动通讯、移动休闲和娱乐等,在移动的状态中,人们不但需要由蓄电池供给的低压直流电,同时更需要我们在日常环境中不可或缺的220V交流电,逆变器就可以满足我们这种需求,即通过逆变器将蓄电池的低压直流电转变为220V交流电,满足使用需求,由于逆变器通常处于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为了避免雨水等液体进入逆变器的内部而损坏元器件,为了保护逆变器内部电子元件,保证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稳定性,在逆变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外壳进行必要的气密性测试,使逆变器的外壳具有一定的防水性,满足更多使用环境的需求,而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人工离线对逆变器的外壳进行气密性测试,不但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很难与流水产线结合起来,同时,逆变器在出厂前还必须进行通电测试,保证逆变器本身的功能能够正常使用,而现有技术中逆变器的气密测试和通电测试是在不同工位上进行离线测试的,测试工序繁琐,设备占用量较大,且无法进行流水线作业,大大降低逆变器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产能需求,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对现有的技术缺陷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逆变器进行气密测试和通电测试的一体式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逆变器气密测试和通电测试的设备,该设备安装在逆变器生产输送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包括支撑底板、安装在支撑底板上第一升降机构、第一升降机构上安装有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所述升降板竖直升降,所述升降板上设有用于定位工装板的定位机构,所述工装板载着逆变器在生产输送线上移动,所述升降板上还设有推动工装板移动的下料机构;
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安装顶板、安装在安装顶板上的第二升降机构、安装在第二升降机构上中间基板,所述第二升降机构驱动所述中间基板竖直升降,所述中间基板位于所述升降板的上方且两者均位于所述支撑底板和安装顶板之间,所述中间基板上设有与所述逆变器外壳四周轮廓匹配的限位孔,所述逆变器定位在限位孔内进行通电测试和气密测试,所述限位孔的四周设有多个密封堵头,多个所述密封堵头与所述逆变器外壳上设置的元件安装孔一一匹配对应,通过多个密封堵头分别将逆变器外壳上所有漏气的元件安装孔均密封,所述中间基板上还安装有加气咀,所述加气咀对应密封接通在逆变器外壳上设置的测试孔中对逆变器外壳进行气密测试,所述中间基板上还设有多个通电插头,多个所述通电插头与逆变器外壳上设置的接线插座一一匹配对应,通过通电插头匹配插接在对应接线插座上对逆变器内的元器件进行通电测试。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第一直线气缸,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水平设置的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升降板水平固定在所述第一直线气缸的伸缩杆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定位机构均包括支撑架和第二直线气缸,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缸体竖直固定在对应的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直线气缸的伸缩杆上同轴固定有定位顶尖,所述定位顶尖竖直向上贯穿所述升降板并对所述工装板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2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