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飞行器旋转部件的防松减振联轴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1206.3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良;于靖波;杨子盟;张子俊;刘兵兵;康国剑;张江;董金刚;秦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D3/74 | 分类号: | F16D3/74;F16D3/7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飞行器 旋转 部件 防松减振 联轴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旋转部件的防松减振联轴器,使连接端头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后,再通过柔性铰链将两个连接端头进行连接,通过对连接端头与传动轴的连接方式、柔性铰链与连接端头的连接方式以及柔性铰链的减振结构,实现了复杂工况下设备动力传递过程中的缓冲减振,保证了在高速旋转、启停频繁且复杂振动工况下飞行器旋转部件的高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和高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联轴器拆装简便,结构紧凑,在飞行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飞行器旋转部件的防松减振联轴器,属于通用机械产品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机械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连接两轴或轴与其他回转件以传递扭矩及运动,一般适用于机电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联轴器可分为刚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两大类。刚性联轴器由刚性零部件组成,无缓冲及减振作用,对所联接的两轴轴线对中性要求较高,只适用于两轴轴线许用相对位移量甚微的场合。刚性联轴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制造成本低。挠性联轴器靠弹性元件的弹性变形来补偿两轴线的相对位移,而且可以缓冲减振。目前,市场上的挠性联轴器主要分为配置金属弹性元件和配置非金属弹性元件等两种。其中,金属元件强度高,传递载荷能力大,使用寿命长;金属弹性元件尺寸较小,联轴器的结构尺寸也小些,但成本高。
随着航空航天的迅猛发展,飞行器上的机电设备所受到的工况越来越苛刻,对设备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联轴器连接的两端结构在进行启动频繁的自转旋转同时,也随飞行器旋转部件进行高速旋转,联轴器既受到多方向的振动冲击耦合影响,也受到启停冲击和离心力等冲击载荷影响。目前,市面上的联轴器绝大部分采用紧定螺钉或螺钉与传动轴进行紧固连接,且螺钉一般是外露,通过联轴器侧面或轴向方向进行紧固,对于结构一体的联轴器则一般满足螺钉拧紧的尺寸要求,尺寸一般较大,且需要预留拆装空间,对整体结构的密封设计造成很大的掣肘,而对于分体结构的联轴器则在高速旋转、振动剧烈时,螺钉很容易振松,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螺钉很容易被甩出,进而造成联轴器无法工作、动平衡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进而对传动轴及相关设备造成损坏。此外,联轴器一般采用螺钉的预紧力对传动轴进行夹持,通过预紧力产生的摩擦力矩来传递需要传递的扭矩,只要保证摩擦力矩远大于需要传递的扭矩即可,但在振动剧烈且启停频繁的工况下,联轴器与传动轴通过反复磨合,一方面会造成螺钉预紧力的下降,一方面会将传动轴或联轴器的配合处材料磨损掉,均会造成摩擦力矩的大大降低,进而造成传递的扭矩、角度或者转速出现误差乃至无法工作。因而,采用市面的联轴器无法满足设备整体高速旋转下飞行器旋转部件传输扭矩、转速和角度的可靠性和寿命要求等,无法保证飞行器旋转部件在高速旋转、振动剧烈等复杂工况下的正常使用。为了满足以上飞行器旋转部件的工况要求,联轴器的减振防松、拆装空间、定位精度以及尺寸紧凑等要求是需要解决的设计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旋转部件的防松减振联轴器,使连接端头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后,再通过柔性铰链将两个连接端头进行连接,通过对连接端头与传动轴的连接方式、柔性铰链与连接端头的连接方式以及柔性铰链的减振结构,实现了复杂工况下设备动力传递过程中的缓冲减振,保证了在高速旋转、启停频繁且复杂振动工况下飞行器旋转部件的高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和高使用寿命,同时本发明联轴器拆装简便,结构紧凑,在飞行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飞行器旋转部件的防松减振联轴器,包括柔性铰链,第一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和安全定位机构;
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分别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配合后,通过安全定位机构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柔性铰链为圆柱形,设有贯通两个端面的内腔,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所设连接机构分别与柔性铰链的两端套合连接;
所述柔性铰链外表面设有多组开口;所述每组开口包含多个沿柔性铰链周向布置的开口;所述各组开口沿柔性铰链轴向交错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1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