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与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相关的两室基因BjMc2和三室基因Bjmc2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18109.9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沈金雄;王刚;傅廷栋;文静;易斌;赵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Q1/6895;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柏琳容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芥菜 油菜 性状 相关 基因 bjmc2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与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相关的两室基因BjMc2和三室基因Bjmc2及其应用,属于油菜育种技术领域,其中两室基因BjMc2的启动子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两室基因BjMc2的等位基因即三室基因Bjmc2的启动子相较于两室基因BjMc2缺失了914bp。本发明通过图位克隆技术,首次从芥菜型油菜中成功克隆得到了芥菜型油菜的两室基因BjMc2和三室基因Bjmc2,可将其用于油菜的基因工程改造,根据需求获得不同表型的油菜。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个可分别特异性扩增两室基因BjMc2和三室基因Bjmc2的分子标记CM2,可将其应用于芥菜型多室油菜育种中,用于辅助选择具备三室性状的芥菜型油菜,从而减少育种工作量,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芥菜型多室油菜育种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菜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相关的两室基因BjMc2和三室基因Bjmc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油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大宗油料作物,其菜籽油产量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半壁江山。近年来,由于多室油菜的每角果粒数显著多于普通两室油菜,且已有几种自然变异多室油菜种质资源在不同的杂交组合后代中,多室单株产量均高于两室单株,所以越来越多研究者认为这一性状具有潜在的增产效益。
研究人员在对油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发现几种特殊角果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其角果具有多个角果皮和果室,并称其为多室油菜。通常,普通油菜的成熟角果只有2个角果皮,角果内1个“I”型假隔膜将角果心房分为2个果室,每个果室都有1排沿果皮内则融合与假隔膜的连接处着生的种子,称为两室油菜;两室角果是由2个心皮先天性融合成柱状结构的雌蕊发育而来,而多室角果是由多个心皮的雌蕊发育而成,雌蕊的心皮数目不同导致发育成熟角果内的假隔膜类型不同,常见有“Y”型、“II”型和“+”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假隔膜通常将角果分为3~4个果室,每个果室都含有1排以上种子。因此,多室油菜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每角果粒数要比普通两室油菜的显著增多。
以芥菜型三室油菜J163-4和两室油菜J268-2、J248-2作为亲本,通过对正反交F1、F1'以及F2、BC1F1群体单株的表型统计,证实J163-4的三室性状受2 对独立遗传的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命名为Bjmc1和Bjmc2,其中控制三室性状的其中一个基因Bjmc1已被成功克隆。现有技术虽然已将另一个基因Bjmc2精细定位到一段共线于白菜A7 scaffold000019的946~1014kb区间之间,约68kb物理距离,然而现有技术并未成功克隆到控制三室性状的另一个基因Bjmc2及其基因序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了一种与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相关的两室基因BjMc2和三室基因Bjmc2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与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相关的两室基因 BjMc2,所述两室基因BjMc2的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两室基因BjMc2的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两室基因BjMc2编码的蛋白,所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两室基因BjMc2的载体或遗传工程菌。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了所述两室基因BjMc2和/或包含上述两室基因BjMc2的载体或遗传工程菌在制备两室油菜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五在于提供了所述两室基因BjMc2的等位基因,所述等位基因为三室基因Bjmc2,所述三室基因Bjmc2的启动子核苷酸序列为:在如SEQ ID NO.1所示的两室基因BjMc2的启动子核苷酸序列中缺失如SEQ ID NO.5所示的914bp的核苷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81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染物传输路径的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压监测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