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风挡胶囊的后处理装置及使用该后处理装置制作列车风挡胶囊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2301.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7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樊令举;刘志国;韩明旭;张作鑫;姜凌;吴清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博锐智远减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6 | 分类号: | B26F1/16;B26D7/01;B26D7/18;B61D1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风挡 胶囊 处理 装置 使用 制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列车风挡胶囊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风挡胶囊的后处理装置及使用该后处理装置制作列车风挡胶囊的方法。列车风挡胶囊的后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定位机构、U形孔加工机构、圆形孔加工机构以及逻辑控制器;定位机构包括四个线性模组,逻辑控制器通过控制线性模组、U形孔加工机构和圆形孔加工机构的运动来实现U形孔和圆形孔的加工。本发明实现了列车风挡胶囊上的U形孔和圆形孔的一次精准加工而不必更换刀具或调换列车风挡胶囊的位置,解决了现有列车风挡胶囊因各组装孔之间的尺寸间距偏差很大而导致的列车风挡胶囊与风挡框架组装困难的问题,提高列车风挡胶囊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列车风挡胶囊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风挡胶囊的后处理装置及使用该后处理装置制作列车风挡胶囊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动车组在行驶时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为降低该空气阻力,通常在高速动车组的相邻两辆车组之间设计风挡装置。风挡装置一般由风挡框架、压条及列车风挡胶囊组装而成;如图1所示,列车风挡胶囊1上设有若干与风挡框架组装所需的组装孔,包括U形孔101和圆形孔102。
现有的列车风挡胶囊的制作方法均为在模具上设计出成型所有产品形状的模具结构,直接硫化一体成型;该制作方法经济简单,但却不方便后续的列车风挡胶囊与风挡框架的组装。因为列车风挡胶囊为超大尺寸的橡胶硫化件,由于橡胶制品硫化工艺的特性,硫化一体成型后的列车风挡胶囊上的各组装孔之间的尺寸间距偏差很大,一方面造成列车风挡胶囊与风挡框架的组装困难,另一方面造成组装后的列车风挡胶囊存在较大的应力,降低列车风挡胶囊的使用寿命,很可能使列车的运行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风挡胶囊的后处理装置及使用该后处理装置制作列车风挡胶囊的方法,用以精准加工列车风挡胶囊上的U形孔和圆形孔,便于列车风挡胶囊与风挡框架的组装,提高列车风挡胶囊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一种列车风挡胶囊的后处理装置,用于对预先硫化处理后的列车风挡胶囊进行U形孔和圆形孔的后续加工,包括:
工作台;
定位机构,位于工作台的上方,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一X向线性模组和第二X向线性模组,二者之间连接有同步连轴机构;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Y向线性模组和第二Y向线性模组,二者均垂直滑动连接于第一X向线性模组和第二X向线性模组之间以沿X向运动;
U形孔加工机构,滑动连接于第一Y向线性模组以沿Y向运动,U形孔加工机构包括U形孔刀具和用于驱动U形孔刀具沿Z向作动的U形孔刀具驱动机构;
圆形孔加工机构,滑动连接于第二Y向线性模组以沿Y向运动,圆形孔加工机构包括圆形孔刀具和用于驱动圆形孔刀具沿Z向作动的圆形孔刀具驱动机构;
逻辑控制器,与第一X向线性模组、第二X向线性模组、第一Y向线性模组、第二Y向线性模组、U形孔刀具驱动机构和圆形孔刀具驱动机构分别通信连接。
本技术方案通过逻辑控制器、定位机构、U形孔加工机构和圆形孔加工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双自由度定位和双刀具加工的全自动化过程,进而实现对U形孔和圆形孔的一次精准加工,解决了现有的直接硫化一体成型的列车风挡胶囊因各组装孔之间的尺寸间距偏差很大而导致的列车风挡胶囊与风挡框架组装困难的问题。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U形孔刀具驱动机构为液压作动头机构或Z向线性模组中的一种;圆形孔刀具驱动机构为液压作动头机构或Z向线性模组中的一种。本技术方案确保U形孔刀具驱动机构和圆形孔刀具驱动机构可靠作动,使U形孔和圆形孔的切割加工更为稳定和精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列车风挡胶囊的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定位工装和弹性垫;定位工装安装于工作台的台面上,定位工装上设有一用于适配列车风挡胶囊经预先硫化处理获得的U形定位孔的定位凸台;弹性垫铺设于定位工装的上表面,弹性垫上设有适配定位凸台的U形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博锐智远减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博锐智远减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2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氮化碳负载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智慧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