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颗粒检测微流控芯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9251.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邓瑾琦;孙佳姝;刘超;田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5/10;G05D23/19;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英智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1 | 代理人: | 刘丹妮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颗粒 检测 微流控 芯片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检测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温控机构、腔体和激光器,还提供了其应用。本发明微流控芯片可以准确、快速地对纳米颗粒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进行检测分析;具有温控功能,半导体温控片可对纳米颗粒溶液进行0~100℃范围内的温度调节,保证纳米颗粒始终处于最适条件中;外形小巧、结构精细,可与其他分析检测模块组合运行,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颗粒检测微流控芯片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是几何尺寸处于1~100nm之间各种颗粒的总称。纳米颗粒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四个基本性质,在催化、滤光、光吸收、磁介质和新材料等方面有独特的性能,因此在环境分析、食品检测、生物成像、生化分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纳米颗粒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对其进行严格的特性控制和品质保证是必要的,所以纳米颗粒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纳米颗粒检测的关键在于准确、实时、快速地得到其宏观统计特性(如尺寸、分布等)和微观结构特性(如结构、形态等)两个方面的信息。目前的检测技术主要有激光衍射法、光散射法、显微镜法等,这些方法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所以急需一种使用简便、不限制使用场所的检测装置。
现有技术提供了使用多频谱分析来检测和分析共存于流体样本中的相同、类似、或不同尺寸的个体纳米颗粒的方法;还提供了单生物纳米颗粒移动通过微流体芯片时对样品进行单生物纳米颗粒尺寸确定的方法,样品进入微流体通道后,逐个颗粒地接受照射、反射光检测,实现单生物纳米颗粒的分析检测。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纳米颗粒检测微流控芯片和应用。
在阐述本发明内容之前,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如下:
术语“PC”是指:分子主链中含有—[O-R-O-CO]—链节的热塑性树脂,其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是芳香族聚碳酸酯。
术语“PMMA”是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检测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包括温控机构、腔体和激光器;
其中,所述温控机构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上方,所述激光器设置于所述腔体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微流控芯片还包括固定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其中,所述温控机构与腔体之间通过隔热层隔开;
优选地,所述隔热层的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PMMA、PC、尼龙和电木;最优选为电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其中,所述温控机构包括温控散热片、半导体温控片和导热片;
优选地,所述温控散热片与半导体温控片之间通过隔热层隔开;
更优选地,所述隔热层的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PMMA、PC、尼龙和电木;最优选为电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其中,所述温控机构的导热片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温控机构的控制温度范围为0~100℃。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其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的腔体由上盖板、下底板和通道层构成;
优选地,所述上盖板、通道层、下底板通过密封胶和/或胶垫实现密封。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微流控芯片,其中,所述通道层包含样本腔,用于存储检测液;
优选地,所述样本腔为通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未经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92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