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VOC排放的POS机用色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8712.9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君;郑慧娜;马春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00 | 分类号: | C09D17/00;C08G77/395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oc 排放 pos 用色 | ||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VOC排放的POS机用色浆,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水50份、色粉40~60份、零VOC表面活性剂10~20份、保湿剂10~15份、流变改性剂5~10份、pH调节剂1~5份以及功能性添加剂0~5份;其中,所述零VOC表面活性剂为核心为有机硅结构,端基结构为磷酸酯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POS机用色浆无法完全避免VOC排放的缺陷,通过采用特殊结构的设计表面活性剂能够实现真正的零VOC排放的优点,同时还具有高稳定性的特点,使得各批次色浆之间的性能能够始终保持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VOC排放的POS机用色浆。
背景技术
零售店调色系统的组成包括基漆、色浆、调色机、振荡设备、颜色配方、颜色管理软件和销售工具。零售店调色系统用色浆又称POS ( Point of Sales,销售点) 机用色浆,是调色系统最重要的核心之一,通常消费者在零售店购买的色漆就是通过在乳胶漆中加入POS机用色浆制得的。
目前,随着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不断的提升,我国对水性建筑涂料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游离甲醛、苯系物等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市场上逐渐出现了“抗甲醛”、“低VOC”、“超低VOC”等功能的涂料,甚至还推出了号称“零VOC”的乳胶漆产品。然而这种“无添加”乳胶漆只有在搭配了同样零VOC排放的色浆后才能真正调制出“零VOC”涂料。因此,对于零VOC排放的色浆的开发则是亟需研发的方向。
POS机用色浆一般由水、表面活性剂、保湿剂、流变改性剂、防霉杀菌剂、消泡剂、pH调节剂、颜填料等组成,其中可能含有VOC成分的有表面活性剂、保湿剂、流变改性剂、pH调节剂等,使用低VOC的助剂可以有效降低色浆的气味。然而目前在POS机用色浆领域中,其中的助剂仍然还无法完全避免VOC的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POS机用色浆无法完全避免VOC排放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零VOC排放的POS机用色浆。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零VOC排放的POS机用色浆,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水50份、色粉30~45份、零VOC表面活性剂10~20份、保湿剂10~15份、流变改性剂5~10份、pH调节剂1~5份以及功能性添加剂0~5份;
其中,所述零VOC表面活性剂为核心为有机硅结构,端基结构为磷酸酯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能够保证色浆的稳定性,通常在色浆中的各个助剂中其添加量的占比较大。现有技术中的POS机用色浆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通常为小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分子量较小,因此容易分解以及挥发,从而形成VOC排放至空气中污染环境,尤其在表面活性剂添加量较大的前提下更是如此。同时,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聚合物基的表面活性剂,但是聚合物基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粘度相对较高,因而容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影响最终的实际使用效果。此外,现有的表面活性剂中还经常会使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生物降解缓慢的特点,并且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会形成例如壬基酚、辛基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等环境激素化学物质,从而干扰人体激素正常分泌,威胁人体健康。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为聚合物基表面活性剂,其本身分子量较大,因而难以挥发形成VOC。同时其本身分子结构中的有机硅结构性质较为稳定,不易降解,因而防阻断了因为降解而导致的VOC的形成,从而真正达到了零VOC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中的表面活性剂虽然为聚合物基的表面活性剂,但是本身的超支化结构,使得其相较于线性以及交联聚合物而言其粘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消泡抑泡的效果。同时,有机硅结构的内核使其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从而能够破坏泡沫的产生条件,而磷酸酯结构的端基由于其同样可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而使得泡沫薄膜中的水分减粘而加速破泡,两种结构相互配合能够大大降低泡沫的形成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7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户信息认证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学教学仿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