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料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7618.1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3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锡;王琴;曾燕萍;黄艳艳;何刚;沙马志喜;李斌;胡燕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611732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料 乳中 脂肪酶 活力 检测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食品分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原料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通过配制样品稀释液和脂肪酶稀释液;然后加入磷酸缓冲液和底物溶液,得到待测样品和加标样品;使用4‑硝基苯基辛酸酯为底物,使用脂肪酶粉末配制不同梯度的脂肪酶稀释液分解底物,产生可吸收316nm波长的物质,并以此建立吸光度‑脂肪酶活力函数关系;然后通过对原料乳离心处理,将下清液稀释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对待测样品和加标样品的吸光度测试,并通过吸光度‑脂肪酶活力函数关系判断原料乳中脂肪酶的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分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原料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牛乳中的脂肪酶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天然存在于生乳中的,称为天然脂肪酶,另一种是牛乳中的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称为微生物脂肪酶。而牛乳中的微生物脂肪酶主要来源于嗜冷菌,虽然嗜冷菌本身的繁殖不会严重影响牛乳的稳定性,且在较为温和的热处理中(如巴氏杀菌)也很容易将其杀死,但某些嗜冷菌的代谢产物是耐热性的脂肪酶,这些耐热的脂肪酶在经过巴氏杀菌甚至超高温灭菌后,仍不能被完全灭活。残留的耐热脂肪酶会分解牛乳中的脂肪球膜和脂肪,产生游离的脂肪和脂肪酸,造成灭菌乳脂肪上浮和风味异常,严重的破坏了灭菌乳的口感和风味,导致灭菌乳的货架期大幅缩短。所以,在灭菌乳生产的源头处,结合原料乳中脂肪酶活力,合理的评估原料奶的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脂肪酶活力检测的方法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是使用动态滴定法进行脂肪酶的检测,其原理是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酯产生脂肪酸,使反应体系pH降低,再通过滴定仪补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式平衡pH,补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速率和脂肪酶活力成正比。该方法存在如下问题:首选该方法需要具备动态滴定的滴定仪,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其次该方法较为繁琐,需要配制大量的试剂且实验全程耗时较长。而且该方法的检测限不能够有效适用脂肪酶活力区间较低的乳制品,使用该方会导致线性度较差,结果偏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原料乳中脂肪酶检测方法不完善,存在耗时长、成本高、准确性差的情况,提供一种原料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检测方法。使用该方法检测结果相对准确,成本低廉且较为快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原料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样品稀释液,将原料乳脱脂处理,得到下清液;将所述下清液用磷酸缓冲液稀释,得到样品稀释液;配制脂肪酶稀释液;
S2,待测样品和加标样品的制备;
取第一容器,向第一容器中加入磷酸缓冲液,然后加入样品稀释液,最后加入底物溶液;混匀,得到待测样品;
取第二容器,向第二容器中加入磷酸缓冲液,然后加入样品稀释液,加入脂肪酶稀释液,最后加入底物溶液;混匀,得到加标样品;
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中加入的样品稀释液的量相同;
所述底物溶液为4-硝基苯基辛酸酯的二甲基亚砜溶液;
S3,预处理
将待测样品水浴孵育,加入终止液,得到待上机样品;
将加标样品水浴孵育,加入终止液,得到待上机加标样品;
待测样品和加标样品中加入的终止液的量相同;
S4,检测
检测待上机样品在316nm处的吸光度Y样品以及待上机加标样品在316nm处的吸光度Y加标,根据脂肪酶活力计算值-吸光度的关系式计算得到待测样品的脂肪酶活力计算值和加标样品的脂肪酶活力计算值;
脂肪酶活力计算值-吸光度的关系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华西乳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