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6738.X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14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锋;卢晓;严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4;A23L33/135;A23D9/007;A23D9/04;C12R1/2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酸 耐胆盐 鼠李糖乳 杆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溶解分散于植物油中,得到油性基料;再把鼠李糖乳杆菌的冻干粉分散于油性基料后进行高速剪切处理,制得菌粉悬浮液;再经真空渗透处理,随后包装即得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本发明采用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中的两种或三种混合)与大豆磷脂、维生素E组成的油性基料为基础,通过高速剪切作用将鼠李糖乳杆菌冻干粉充分破碎并均质化形成菌粉悬浮液,随后经过真空搅拌渗透处理,从而制备得到活菌数高于5×1010CFU/g、具有优良的耐酸耐胆盐效果、可使鼠李糖乳杆菌能有效活着到达肠道而发挥其益生菌功效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鼠李糖乳杆菌油剂产品的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鼠李糖乳杆菌是一种常添加于食品中的益生菌,用于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并具有诸如抗过敏、干扰致病菌在肠黏膜定植和感染、提高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稳定和维持胃肠管屏障等多种生理功能。
判定益生菌制剂是否具有肠道功能效果,关键是在消化道内是否能存活并发挥作用。但是,消化道内低pH值、胆汁酸(胆盐)、消化酶等均对益生菌的活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胃的低pH值、小肠的胆汁酸(胆盐)侵蚀环境中,益生菌如不经保护处理,大都会被杀死,仅余极少量等进入肠道,难以形成优势菌群。同样道理,鼠李糖乳杆菌未经保护处理而经口服后,则为胃部的高酸性、小肠的胆盐所作用,菌体基本被破坏而导致死亡,无法在肠道定植,失去其益生菌功能。
目前,为了提高益生菌的耐酸性、耐胆汁酸(胆盐)性,大都采用在益生菌表面包裹一层囊壁材料,把益生菌制备成微胶囊。
例如公开号为CN 102370057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乳酸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以发酵并离心所得的乳酸菌菌泥为囊芯,以大豆蛋白、脱脂乳、麦芽糊精、葡萄糖、明胶为囊壁材料,通过热风温度介于130~150℃的喷雾干燥制备而成;但是,益生菌的微胶囊制备过程比较繁琐,以湿的菌体分散于囊壁材料溶液中,然后热风喷雾干燥而成,此制备过程容易造成菌体死亡,降低活菌数;而且囊壁材料构成的包裹膜在干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孔道,使得消化道中的高酸性胃液、胆汁酸(胆盐)能够渗入,致使菌体受到破坏,因而屏蔽保护作用不足。
又如公开号为CN 107997179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乳酸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该发明以发酵并离心所得的乳酸菌菌泥并结合益生元为囊芯,以海藻酸钠、果胶并经钙化处理为囊壁,再与含有乳化剂的大豆油混合得到油包水乳化液,并加入有机酸沉淀制备而成乳酸菌微胶囊;但是,该方法制备的乳酸菌微胶囊未经干燥而含有水分,因而同样难以屏蔽胃液、胆汁酸等对乳酸菌有杀灭作用的组分,同样存在保护作用不足的问题,而且制备工艺过程比较长、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活菌数高于5×1010CFU/g,并具有优良的耐酸耐胆盐效果、可使鼠李糖乳杆菌能有效活着到达肠道而发挥其益生菌功效。
本发明通过体外模拟消化体系的胃酸、胆盐测试,所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的耐酸、耐胆盐活性有明显的提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酸耐胆盐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制备方法,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在常温下将大豆磷脂、维生素E溶解分散于植物油中,得到油性基料;再把鼠李糖乳杆菌的冻干粉分散于油性基料后进行高速剪切处理,制得菌粉悬浮液;再经真空渗透处理,随后包装,即制得具有耐酸耐胆盐效果的鼠李糖乳杆菌油剂。
所述油性基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
植物油 90~9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67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