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及充电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6072.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1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曹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38 | 分类号: | H01M50/538;H01M10/052;H01M10/0587;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赵银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极 耳快充 圆柱 锂电池 充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及充电盒,锂电池包括:锂电池主体,所述锂电池主体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固态电解质卷绕而成,所述固态电解质位于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上设有多个正极耳,所述负极片上设有多个负极耳。通过设置多个正极耳、负极耳,使锂电池本体在充电过程中减小电阻,提高充电效率,从而实现快充,同时将固态电解质与正极片、负极片卷绕而成,避免了使用液态电解质而出现漏液现场,同时利用固态电解质可避免使用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使用隔膜而进一步造成制造困难,该圆柱锂电池由充电盒进行充电,使锂电池能自动进行充电,并能防止锂电池在充电时发生爆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及充电盒。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锂电池的极耳为单独焊接在涂有正极料或负极料的铝片或者铜片上,且正、负极耳各仅有一个,在实际充电过程中,焊接单极耳电阻大,充电时间长,无法实现快充。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及充电盒,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包括:锂电池主体,所述锂电池主体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内设有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固态电解质卷绕而成,所述固态电解质位于所述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上设有多个正极耳,所述正极耳往上延伸出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上设有多个负极耳,所述负极耳往下延伸出所述负极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锂电池主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连通设置于所述动力腔一侧,所述空腔与所述锂电池主体外部连通,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热敏电阻板,所述热敏电阻板封住所述空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热敏电阻板内开设有安全阀,所述热敏电阻板远离所述动力腔侧凸起形成盖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动力腔内顶壁设有上绝缘板,所述热敏电阻板远离所述盖帽侧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穿过所述上绝缘板设置,多个所述正极耳与所述第一凸台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腔内底壁设有下绝缘板,所述锂电池主体内侧底部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穿过所述下绝缘板设置,多个所述负极耳与所述第二凸台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固态电解质由六氟磷酸锂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动力组件卷绕完成后,多个所述正极耳平行设置,多个所述负极耳平行设置。
一种多极耳快充圆柱锂电池充电盒,所述锂电池主体由充电盒进行充电,所述充电盒开设有多个充电室,所述锂电池主体放置在所述充电室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充电盒内,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活动板,所述充电盒内开设第一滑动腔,所述充电室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滑动腔与所述充电室连通,所述活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腔内;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腔内;
第一条形齿,所述第一条形齿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第一条形齿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板设置,所述第一条形齿与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板上,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第一条形齿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内侧;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腔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第一弹簧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6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