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双尺度氧化钇坩埚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5845.0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樊江磊;梁柳博;王霄;魏泽新;李莹;吴深;王艳;周向葵;刘建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0 | 分类号: | C04B38/00;C04B35/505;C04B35/622;C22C1/02;C22C14/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李想;范小方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纳双 尺度 氧化钇 坩埚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纳双尺度氧化钇坩埚,外层由微米级氧化钇制成,内层由纳米级氧化钇构成,且内层纳米级氧化钇与外层微米级氧化钇紧密结合。纳米级氧化钇内层,在烧结过程中通过自粘结作用形成致密的氧化钇壳,在TiAl合金的熔炼与精密铸造过程中,抵抗合金熔体的侵蚀,防止合金受到污染;微米级氧化钇外层,烧结后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可提高坩埚的强度,在TiAl合金的熔炼与精密铸造过程中,提高了坩埚的抗热震性能,可满足合金熔炼时的高过热度需求;微/纳双尺度氧化钇坩埚内外层结合紧密,所述氧化钇坩埚纯度高达99.99%,避免熔炼与精密铸造过程中杂质元素对TiAl合金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坩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Al合金高温熔炼与精密铸造用的微/纳双尺度氧化钇坩埚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TiAl合金在航空航天及发动机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世界各国都将TiAl合金材料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但熔融TiAl合金化学性质极其活泼,与常见的坩埚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且机理较复杂,例如,熔融合金对型壳内表面的冲刷与腐蚀,在高温条件下合金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材料之间的扩散、化学反应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铸件表面形成污染层,对铸件内部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严重限制了TiAl合金的熔炼与精密铸造。因此,寻找一种热力学及化学性质稳定的坩埚材料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TiAl合金的熔炼与精密铸造,目前所使用的坩埚主要有石墨坩埚、高熔点金属坩埚、氧化物坩埚和锆酸盐坩埚。氧化物坩埚表面干净、光亮、细腻,无毒无害,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盐、耐大气水分侵蚀能力强、热稳定性能好、耐高温且热导率低、急热聚冷不易炸裂等特点。相比其他类型的坩埚材料,氧化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适用于铸造TiAl合金。因此,近年来对于熔炼与精密铸造TiAl合金用坩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物坩埚方面。
目前使用较多的氧化物坩埚有CaO坩埚、Al2O3坩埚、ZrO2坩埚、Y2O3坩埚等。其中CaO坩埚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坩埚制造工艺存在一定困难;Al2O3坩埚熔炼TiAl合金后污染层较厚,达200μm;ZrO2坩埚熔炼TiAl合金后污染层厚度在50-150μm。根据氧化物标准自由能,Y2O3在与高温熔融合金的界面反应中稳定性最高,因此,Y2O3是TiAl合金熔炼与精密铸造用坩埚的优选材料。
由于高纯氧化钇坩埚制备难度大,现有氧化钇坩埚往往是使用Y2O3作为坩埚内层材料。氧化钇面层与坩埚本体往往使用SiO2作为粘结剂,在TiAl合金的熔炼过程中,Ti元素会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直接导致坩埚中的氧化钇颗粒从坩埚壁脱落而进入合金熔体,随着熔炼时间的增加,Ti与SiO2的反应不断进行,大量的氧化钇颗粒游离在熔体内部,对TiAl合金造成了严重污染,降低合金质量。因此,在使用氧化钇坩埚进行合金熔炼时,合金熔体的过热度有限。然而,较低的过热度,使得TiAl合金熔体黏度大,流动性差,导致TiAl合金熔体的铸造性能变差,不易获得形状复杂且质量好的铸件。所以,为获得质量良好的TiAl合金制品,需要在TiAl合金熔炼与精密铸造时合金熔体要具有较高的过热度。但随着熔炼温度的升高,TiAl合金熔体与坩埚粘接剂间的化学反应程度、合金熔体对坩埚材料的侵蚀与冲刷作用加剧,导致坩埚损伤加速、合金熔体质量变差,难以满足TiAl熔炼与精密铸造的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满足TiAl合金熔炼时高过热度的需求且内层材料不脱落的氧化钇坩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TiAl合金熔炼与精密铸造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纳双尺度氧化钇坩埚及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5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