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3583.4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8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冯英明;李小兵;杨帆;徐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28 | 分类号: | B04C5/28;B04C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格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35 | 代理人: | 李中永;杨超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污水 分离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筒(1)、旋流组件和气泡制造组件;
所述旋流组件包括第一旋流器(2)和离心力大于第一旋流器(2)的第二旋流器(3),所述第一旋流器(2)设置在分离筒(1)的下部,所述第二旋流器(3)设置在分离筒(1)的上部;
所述分离筒(1)上端设有溢流口(11)、所述分离筒(1)下端设有外倒锥(12),所述外倒锥(12)内设有内倒锥(6),所述内倒锥(6)位于第一旋流器(2)的下方,所述内倒锥(6)下端设有中水出口(61);所述内倒锥(6)的外壁与所述外倒锥(12)的内壁之间形成净水通道(13);
所述气泡制造组件包括第一气泡制造装置(4)、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和离心泵(7);
所述第一气泡制造装置(4)用于将待处理含油污水与气体进行混合形成待处理含油污水的气泡混合液,所述第一旋流器(2)用于将待处理含油污水的气泡混合液进行分离,以使得分离出的中水从中水出口(61)排出到离心泵(7)进行增压;所述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用于将增压后的中水与气体混合形成中水气泡混合液,所述第二旋流器用于将中水气泡混合液进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泡制造装置(4)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旋流器(2)的切向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旋流器(3)的切向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离心泵(7)的进口连接所述内倒锥(6)的中水出口(61),所述离心泵(7)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的进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泡制造装置(4)的进气口用于通入第一预设压力的气体;所述第一气泡制造装置(4)的进液口用于通入设定流速的待处理含油污水;
所述第一气泡制造装置(4)用于将通入的待处理含油污水和第一预设压力的气体混合形成待处理含油污水的气泡混合液,并使所述待处理含油污水的气泡混合液切向进入所述第一旋流器(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的进气口用于通入第二预设压力的气体;
所述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用于将通入的第二预设压力的气体和由所述离心泵(7)通入的中水混合形成中水气泡混合液,并使所述中水气泡混合液切向进入所述第二旋流器(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流器(3)的离心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旋流器(2)的离心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流器(3)的数量为多组,所述分离筒(1)为圆形,所述多组第二旋流器(3)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在所述分离筒(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流器(3)的数量为两组或三组。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水出口(61)位置设有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油污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形状为十字交叉结构。
10.一种含油污水旋流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处理含油污水通过第一气泡制造装置(4)形成待处理含油污水的气泡混合液,并切向进入第一旋流器(2)内进行初级旋流气浮分离;
将初级分离出的油滴、气泡、油滴和气泡复合物从溢流口(11)排出,将初级分离后的水相中的净水通过净水通道(13)排出,将初级分离后的水相中的中水通过离心泵(7)增压后通入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中;
将中水通过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形成中水气泡混合液,并切向进入第二旋流器(3)中进行精细旋流气浮分离;
将精细分离出的油滴、气泡、油滴和气泡复合物从溢流口(11)排出,将精细分离后的水相中的净水通过净水通道排出,将精细分离后的水相中的中水通过离心泵(7)增压后通入第二气泡制造装置(5)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35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