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抗起球抗菌效果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3468.7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许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德赫亚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07 | 分类号: | D06M13/207;D06M11/70;D04B1/14;D04B1/16;D04B21/00;D06M101/06;D06M101/1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盐城海纳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3 | 代理人: | 解亚娇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起球 抗菌 效果 羊毛 混纺 织物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起球抗菌效果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羊毛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和聚酯纤维纱线;通过针织工序将纱线混纺制成织物;将制成的混纺织物进行抗菌处理;将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柔软和定型处理;根据需要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染色、裁剪。通过聚酯纤维增大织物整体的耐劳固度,通过竹纤维使得织物具有更好的抗起球和抗菌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保证织物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且通过抗菌处理,使得羊毛纤维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从而增大了混纺织物的整体抗菌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制成的羊毛混纺织物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抗起球抗菌效果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羊毛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因羊毛纤维柔软而富有弹性,可用于制作呢绒、绒线、毛毯、毡呢等纺织品,羊毛纤维制成的羊毛制品有手感丰满、保暖性好、穿着舒适等特点,在目前的服饰等织物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由于羊毛成本较高,且水洗后会出现缩水和掉毛起球等情况,目前市场上的羊毛多数是通过混纺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
由于羊毛属于天然纤维,因此羊毛纤维是不具备抗菌防虫的性能的,导致羊毛织物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出现发黄的情况,影响后期使用时的美观度,但是现有的羊毛混纺织物在制备时,仅通过添加具有抗菌抗起球的其他纤维方法,来提高羊毛抗菌和抗起球能力,但是由于其在制备时未对羊毛和其他纤维进行保护,织物寿命使用较短,且由于羊毛自身不具备抗菌效果,导致混纺织物的整体抗菌效果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抗起球抗菌效果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起球抗菌效果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制成的羊毛混纺织物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起球抗菌效果的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羊毛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和聚酯纤维纱线;
(2)通过针织工序将纱线混纺制成织物;
(3)将制成的混纺织物进行抗菌处理;
(4)将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柔软和定型处理;
(5)根据需要对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染色、裁剪。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先将取羊毛纤维、竹纤维和聚酯纤维分别制成生条,再通过并条工序将生条制成熟条,然后将熟条依次通过粗纱和细纱工序分别制成羊毛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和聚酯纤维纱线。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针织是指根据织物用途需要通过针织机以经编或纬编的针织方式,制成织物,经编织物结构更加稳定,纬编织物具有更好的拉伸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预处理是通过交联剂柠檬酸和催化剂次亚磷酸钠整理羊毛纤维,使其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处理时,处理温度是60-80℃,处理时间为65-85min,处理时织物和溶剂的重量比为1:15-25,处理后将织物冷却至35-45℃后进行冲洗,然后再在进行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德赫亚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德赫亚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34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