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伤情卡的通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9724.X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6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冯聪;陈力;杨博;黄赛;陈骅;王莉荔;崔翔;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涂华明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伤情 通信 系统 | ||
1.一种基于RFID伤情卡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近距离采集通信终端,远程终端服务器和RFID伤情卡,所述近距离采集终端通信终端与多个RFID伤情卡执行通信连接,执行RFID卡伤情卡中数据的采集,并与远程终端服务器通信;
其中所述RFID伤情卡中,自定义的预留空间中设置有RFID伤情卡群组标识信息,用以区RFID伤情卡的分类信息,所述群组ID分类信息根据伤情写入时所提取的关键词信息设置而成;
RFID伤情卡中的每个扇区划分为数据区域信息和密码区域信息,所述密码区域信息和数据区域信息对应存储在不同扇区;在每个扇区中设置密码块和数据块,其中对于同一扇区的不同数据块执行读写操作时,仅执行一次验证操作;
所述近距离采集通信终端包括加密处理单元和基带数据处理单元,所述加密处理单元对伤情隐私信息,做加密处理以保障用户的隐私,将获取的伤情隐私信息的加密信息、RFID伤情卡标识信息、数据信息封装类型的信息都映射到报头对应比特位,并将该报头发送到基带数据处理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将报头与加密后的待发送RFID伤情卡的数据信息一起编码发送到远程终端服务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距离通信采集终端与RFID伤情卡执行数据通信操作,所述伤情信息以文本信息流的方式执行数据的读写存储,文本信息的写入RFID伤情卡数据的写入是按块进行的,在数据信息区域建立了一个16B大小的写入缓冲区,伤情信息以文本信息按顺序写入RFID伤情卡时,先把文本字符填充至写入缓冲区,当写入缓冲区填满时,就把16B的数据写入RFID伤情卡的数据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还在与:RFID伤情卡密码区存储密码信息,所述密码区的读写操作的验证判定工作,由近距离采集通信终端在采集到密码区域的验证信息时,发送到远程终端服务器中通过远程终端服务器中的,根据访问时的时间戳和近距离采集通信终端的MAC地址信息判定,所述近距离采集通信终端是否由权限执行对RFID伤情卡的数据通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戳的信息判定是根据访问信息的频率是否符合预设的访问间隔周期,若不符合则判定不在范围内,不再执行之后的密码校验操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近距离采集通信终端采用“上位机读写器”架构,近距离采集中心终端中的上位机和读写器通过串口交互与指令信息、卡号、卡片扇区内存储的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距离采集通信终端中的读写器中用使用51单片机控制射频识别芯片RC500,所述近距离通信采集终端可以与多个RFID卡执行通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距离采集终端通信设定管辖的RFID伤情卡的标签数量,获取RFID伤情卡的信号,对与RFID伤情卡中的群组标识信息进行识别,同时根据其设置的群组标识信息的RFID伤情卡的标签序号范围,执行读写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97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