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红外线测温功能的驾驶员体温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7200.7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8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洋;马良;谢玉录;王宇;杨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郭佳宁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红外线 测温 功能 驾驶员 体温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红外线测温功能的驾驶员体温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BCM系统、红外线测温系统、中控显示系统、音响主机系统、红外线测温状态指示灯和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按钮;当车辆点火上电时,通过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信号经音响主机系统传递给红外线测温系统开启红外线测温功能,红外线测温灯状态指示灯标识点亮,红外线测温仪开始工作,直至中控屏幕上显示温度结果及高温或低温预警信息,红外线测温状态指示灯停止闪亮;本发明实现了对车内驾驶员温度监测的功能,并为其他乘客提供真实可靠的安全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红外线测温功能的驾驶员体温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购车人数越来越多,针对于驾驶员的各种个人安全考虑愈发重要,车企们也纷纷推出一些人性化设备去迎合新一代消费者们。由于2019年新冠肺炎的出现使得人们愈发重视生命安全和健康,汽车内部也随之进行优化,每天上班的开车族们早起测温成了常态,如何更便捷的监控体温成为了每个人担心的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红外线测温功能的驾驶员体温监测系统及方法;实现了对车内驾驶员温度监测的功能,并为其他乘客提供真实可靠的安全信息。
一种具有红外线测温功能的驾驶员体温监测系统,包括BCM系统、红外线测温系统、中控显示系统、音响主机系统、红外线测温状态指示灯和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按钮;
红外线测温系统包括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控制器和蜂鸣器,其中红外线测温仪和蜂鸣器均与红外线测温控制器通过信号传输连接,由红外线测温控制器控制开启与关闭,同时红外线测温仪、红外线测温控制器和蜂鸣器分别与音响主机系统通过信号传输连接;
中控显示系统与设置在中控屏幕上的红外线测温状态指示灯和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按钮之间通过信号传输连接,且红外线测温状态指示灯和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按钮分别与音响主机系统通过信号传输连接;
BCM系统通过CAN线与红外线测温系统的红外线测温控制器连接,为红外线测温控制器提供整车信息。
所述BCM系统为红外线测温控制器提供整车信息包括车门状态信息和整车电源状态信息。
所述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为自复位式按键开关,能够循环切换红外线测温功能的开启和关闭。
一种具有红外线测温功能的驾驶员体温监测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为:
步骤一,当车辆点火上电时,通过人为按下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按钮,红外线测温开启开关按钮将开启信号通过音响主机系统传递给红外线测温系统中的红外线测温控制器,红外线测温控制器同时接收BCM系统输入的整车信息,若接收到的车门状态信息为关,整车电源状态为上电状态,那么红外线测温控制器则控制红外线测温仪开启,同时红外线测温控制器将开启红外线测温仪的信号传输给中控显示系统,中控显示系统控制中控屏幕上的红外线测温状态指示灯开启;若红外线测温控制器接收BCM系统输入的车门状态信息为开或整车电源状态为下电状态,红外线测温控制器则控制蜂鸣器产生蜂鸣,并持续四次后关闭;
步骤二,在红外线测温仪开启后驾驶员坐在主驾驶位置不动,处在左A柱中部的红外线测温仪开始工作,红外线测温仪将测量到的驾驶员温度信息通过音响主机系统传输给中控显示系统,中控显示系统对驾驶员温度信息进行高低的判定,并将测温结果及判定结果通过信号传输给中控屏幕,在中控屏幕上显示测温结果与高温或低温预警信息;
步骤三,中控显示系统在接收到测温结果信号的同时控制红外线测温状态指示灯关闭。
所述步骤二中,当中控显示系统接收到的驾驶员温度信息处在35.9℃至37.1℃之间时,则将其判定为正常体温,并控制中控屏幕直接显示温度;若温度在该区间之外时,则中控显示系统显示实际温度并发出提示:请注意休息并按时吃药,并配备导航至附近医院的提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7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