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播种深度实时调节机构及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5870.5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9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刘江;张东兴;崔涛;和贤桃;于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闫萍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播种 深度 实时 调节 机构 方法 | ||
1.一种播种深度实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两个双圆盘开沟器(2)、两个限深轮(3)、两个限深轮拐臂(4)、挡块(5)和调节装置(6);
所述两个双圆盘开沟器(2)分别对称安装在机架(1)的左右两侧;
所述两个限深轮(3)分别位于左右两个双圆盘开沟器(2)的外侧;
所述两个限深轮拐臂(4)的一端与机架(1)铰接,所述两个限深轮拐臂(4)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一个限深轮(3);
所述限深轮(3)用于:贴合地面,实现仿形;
所述两个限深轮拐臂(4)与限深轮(3)连接的一端能够围绕两个限深轮拐臂(4)与机架(1)铰接的一端转动,从而改变限深轮(3)的位置,改变限深轮(3)与双圆盘开沟器(2)的高度差;
所述挡块(5)位于两个限深轮拐臂(4)与限深轮(3)连接的一端的上方,且挡块(5)与两个限深轮拐臂(4)接触;
所述调节装置(6)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挡块(5)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装置(6)用于:改变挡块(5)的位置,使得两个限深轮拐臂(4)转动;
所述调节装置(6)包括:连杆(601)、两个齿轮(602)、齿轮轴(603)、齿圈(604)、电机(606)、曲柄(607)、齿轮轴轴承(609)、摇杆(610)、L形杆(611)、壳体(612)、螺纹杆(613)、滑块(614)、限位套筒(615)、螺纹锥齿轮(617)、锥齿轴承(618)、侧端盖(619)、锥齿轮(620)、两个套筒(621)和两个套筒盖(622);
所述电机(606)固定在壳体(612)外,壳体(612)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
所述锥齿轮(620)、螺纹锥齿轮(617)和限位套筒(615)均位于壳体(612)内;
电机(606)的输出轴穿过壳体(612)上设有的孔与锥齿轮(620)固定连接;锥齿轮(620)与螺纹锥齿轮(617)啮合,且锥齿轮(620)的轴线与螺纹锥齿轮(617)的轴线夹角为:90°;
所述螺纹锥齿轮(617)的锥齿轮轴从大端的一面伸出;
在所述螺纹锥齿轮(617)的中心对应锥齿轮面处设有内孔一,
在所述锥齿轮轴的中心设有内孔二;
在所述螺纹锥齿轮(617)的内孔一壁上设有螺纹;
所述螺纹杆(613)旋入所述螺纹锥齿轮(617)的内孔一上设有的螺纹,螺纹杆(613)与所述螺纹锥齿轮(617)的内孔一壁上设有的螺纹配合;
所述螺纹锥齿轮(617)的锥齿轮轴安装在锥齿轴承(618)的内圈上;
在所述壳体(612)上开设孔三,所述锥齿轴承(618)安装在孔三内;
在壳体(612)的外部孔三处安装侧端盖(619),所述侧端盖(619)与所述螺纹锥齿轮(617)的锥齿轮轴的端面、锥齿轴承(618)的端面均接触;
所述侧端盖(619)用于:对所述螺纹锥齿轮(617)和锥齿轴承(618)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限位套筒(615)套在所述螺纹杆(613)上,所述限位套筒(615)的一端与所述螺纹锥齿轮(617)靠近小端的轴端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壳体(612)的内壁接触,并固定在壳体(612)上;
所述限位套筒(615)用于:对所述螺纹锥齿轮(617)进行轴向限位;
螺纹杆(613)的一端穿出壳体(612)壁上的孔四,与滑块(614)铰接;
所述滑块(614)嵌在曲柄(607)上设有的曲柄滑槽中;
所述曲柄(607)的一端与壳体(612)下方设有的凸块铰接,曲柄(607)的另一端与连杆(601)的呈直线状的一端铰接;
所述连杆(601)的形状由直线状过度至圆弧状,在圆弧状的尾端分成两支分杆,呈“Y”形;
在所述两支分杆的末端均设有圆环结构,在所述摇杆(610)的上端也设有圆环结构;
所述摇杆(610)的上端的圆环结构与连杆(601)的两支分杆的圆环结构同心,并且所述摇杆(610)的上端的圆环结构位于连杆(601)的两支分杆的中间;
在所述摇杆(610)的圆环结构内安装齿轮轴轴承(609);齿轮轴轴承(609)外圈与摇杆(610)的圆环结构配合,在齿轮轴轴承(609)的内圈安装齿轮轴(603);
在所述齿轮轴(603)上套有两个套筒(621);所述两个套筒(621)分别位于齿轮轴轴承(609)的两端,且所述两个套筒(621)分别位于连杆(601)的两支分杆末端的圆环结构内;
所述两个套筒(621)用于:对齿轮轴轴承(609)进行轴向限位,防止套筒(621)脱出,并遮挡尘埃,保护齿轮轴轴承(609);
在所述连杆(601)的两支分杆末端的圆环结构的外侧分别固定一个套筒盖(622),且所述套筒盖(622)的内侧与套筒(621)的端部接触;
所述套筒盖(622)用于:对套筒(621)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齿轮轴(603)的两端穿出套筒盖(622)分别与一个齿轮(602)固定连接;两个齿轮(602)分别与固定连接在机架(1)上的两个齿圈(604)啮合;
所述L形杆(611)由互相垂直连接的长管与短管组成;
所述摇杆(610)的下端插入L形杆(611)的长管中,摇杆(610)的下端与L形杆(611)的长管之间为过盈配合;
所述L形杆(611)的短管端固定连接有挡块(5);
所述两个齿圈(604)的形状相同,且均为:向上弯曲的圆弧状;
在所述L形杆(611)的长管与短管的连接处通过转轴安装在机架(1)上;
所述转轴的轴线位于两个齿圈(604)的圆弧圆心的连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8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