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蚀高强韧加工性能优良Zn-Cu-Ti-Mo合金与板材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4272.6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2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祁明凡;李静媛;郭文晖;刘爱森;郝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8/00 | 分类号: | C22C18/00;C22C18/02;C22C1/03;B2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耐蚀高 强韧 加工 性能 优良 zn cu ti mo 合金 板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蚀高强韧成形性能优良Zn‑Cu‑Ti‑Mo合金与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与板材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Cu 0.05~1.0%,Ti 0.05~0.2%,Mo 0.02~0.3%,其余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即通过往Zn‑Cu‑Ti合金中加入微量的Mo元素,降低成分过冷,Mo元素以MoZn7相形式分布在基体中,促进形核,细化晶粒,强化Cu和Ti固溶,降低应力集中;同时Mo元素引入均匀微观组织,细化和匀化TiZn15和CuZn4相,加速合金及板材表面致密钝化膜形成,提高合金耐蚀性能;另外,Mo元素加入很好的解决了Zn‑Cu‑Ti合金轧制过程中板材边部开裂问题。本发明不仅提高了Zn‑Cu‑Ti合金与板材的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同时改善其加工成形性能,提高收得率,在成本不增的前提下大幅提升板材品质,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锌合金制备及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耐蚀高强韧加工性能优良Zn-Cu-Ti-Mo合金与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欧美发达国家,Zn-Cu-Ti合金板材主要用于机场、学校、教堂和展览馆等建筑物的屋顶和外墙材料,由于具有长达80年以上的持久特性和媲美人体皮肤般的自修复特性,且极具建筑色彩表现力,故而特别适合应用于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面对国内堪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建筑行业以及对Zn-Cu-Ti板材巨大的实际市场需求,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Zn-Cu-Ti合金板材,实现“以产顶进”和充分发挥锌资源的优势,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目前来看,尽管Zn-Cu-Ti合金板材在普通环境中一般有着长达8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但在沿海、盐碱等恶劣环境中使用寿命却明显缩短,且恶劣环境建筑施工困难,因此大都希望该环境中的建筑物可以有更长的服役寿命;同时,现有的Zn-Cu-Ti板材力学性能偏低,虽然易折弯加工成形,但也会导致其在施工现场加工过程时出现皱褶不平的现象,同时力学性能低易导致屋面材料风揭、漏水等危险发生;另外,现有的Zn-Cu-Ti合金在轧制过程中边部往往会有边裂现象,因此需要裁边,导致收得率降低;综上来看,很有必要开发出更耐腐蚀、力学性能优异、加工成形性能优良、成本低的建筑用锌合金板材,使其不仅满足欧洲EN988标准,且综合性能显著优于欧美的莱茵锌、法锌、西班牙锌等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Zn-Cu-Ti合金与板材力学性能偏低、加工过程易边裂、盐碱酸性等恶劣环境耐蚀性能仍低于预期等问题,提供了一种高耐蚀高强韧加工性能优良Zn-Cu-Ti-Mo合金与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Zn-Cu-Ti-Mo合金板材与常规Zn-Cu-Ti合金板材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耐蚀性能、更高的力学性能,且轧制过程边部不开裂,施工现场加工板型好、折弯不出现微裂纹。
本发明通过往Zn-Cu-Ti合金中引入微量的Mo元素,降低成分过冷,Mo元素以MoZn7第二相形式分布在基体中,促进形核,细化晶粒,降低应力集中,Mo元素的引入也增大Cu、Ti元素固溶,减少TiZn15和CuZn4相析出,增强固溶强化主导作用,因此Zn-Cu-Ti-Mo合金与板材具有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Mo元素的引入细化和匀化TiZn15和CuZn4相,加速合金及其板材表面致密钝化膜形成,且形成的钝化膜比Zn-Cu-Ti合金要更致密、更坚固,另外Mo元素的引入也降低基体与第二相的电位差,从而提高合金与板材的耐蚀性能。另外,本发明通过Cu-Mo/Ti-Mo/Cu-Ti-Mo中间合金形式引入Mo元素的同时避免Mn、Si、Al、Mg等元素的带入,从而保证Zn-Cu-Ti-Mo合金板材优良的蠕变性能和折弯性能。本发明实施其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耐蚀高强韧加工性能优良Zn-Cu-Ti-Mo合金与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与板材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数为:Cu 0.05~1.0%,Ti 0.05~0.2%,Mo 0.02~0.3%,其余为Zn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42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枕、座椅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红外接近传感器动态门限调整方法及移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