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动态任务系数的储能辅助风电一次调频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2193.1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2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翠萍;高卓;阚中锋;马冬梅;李军徽;韩冬;王子佳;郭健;李花顺;宋文国;张家兴;高冶;李达;杨烁;梁玉珠;李子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28;H02J3/38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动态 任务 系数 辅助 一次 调频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动态任务系数的储能辅助风电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1)以最大频率偏差为界将整个一次调频过程划分为惯性响应阶段和一次调频阶段;
惯性响应阶段和一次调频阶段的划分方法如下:
①惯性响应阶段定义为:从频率偏差越过调频死区fd开始,到频率偏差达到最大值|Δfm|为止;
②一次调频阶段定义为:从频率偏差最大值出现时刻开始,到频率偏差首次达到稳态值为止;
2)考虑任务系数的储能出力深度控制;
考虑任务系数的储能出力深度控制方法如下:
①惯性响应阶段储能出力深度确定
在惯性响应阶段采用虚拟惯性为主,虚拟下垂为辅的综合控制方式,建立如式(1)所示的任务系数解析模型:
式中,a1为虚拟下垂控制任务系数;a2为虚拟惯性控制任务系数;Δf为频率偏差;n1为曲线的形状参数;
确定虚拟下垂控制的任务系数a1与虚拟惯性控制的任务系数a2后,可进一步确定储能在惯性响应阶段的出力深度如式(2):
式中,Pess为储能的功率;Kess为虚拟下垂控制单位调节功率;Mess+为虚拟惯性控制单位调节功率;为频率偏差变化率;
②一次调频阶段储能出力深度确定
提出虚拟负惯性控制,用于对虚拟惯性控制加以修正,以在频率恢复过程中发挥促进频率恢复的作用,采用负虚拟惯性控制时,储能出力表达式如式(3):
式中,Mess-为虚拟负惯性控制单位调节功率;
为适应一次调频阶段的频率变化特点,采用虚拟下垂控制与虚拟负惯性控制的综合控制方式,虚拟下垂控制任务系数与虚拟负惯性控制任务系数的调整方法如式(4),
式中,b1为虚拟下垂控制任务系数;b2为虚拟负惯性控制任务系数;n2为曲线的形状参数;f0为曲线的形状参数;Δfmax为最大频率偏差;
确定虚拟下垂控制任务系数b1与虚拟负惯性控制任务系数b2后,可进一步确定储能在一次调频阶段的出力为如式(5):
3)基于储能SOC与最大频差反馈的储能出力深度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任务系数的储能辅助风电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的基于储能SOC与最大频差反馈的储能出力深度控制方法如下:
①虚拟负惯性系数自适应调整方案
在一次调频阶段采用变虚拟负惯性系数方式,使虚拟负惯性系数根据储能SOC与最大频率偏差自适应变化,其表达式如式(6):
Mess-=m1·m2·Mess-max (6)
式中,Mess-max为虚拟负惯性控制单位调节功率最大值;m1为储能SOC决策因子;m2为最大频率偏差决策因子;其中m1和m2分别随储能SOC、最大频率偏差自适应变化;变化规律分别为式(7)、式(8):
式中,SOCmin为储能SOC的最小值;SOCmax为储能SOC的最大值;Δfmax为最大频率偏差;Δfd为频率调节死区,Δfmax_N为系统最大频差限值;
m1与m2作为决策因子共同调整负惯性系数,为了保证惯性系数不超过储能能够承担的最大虚拟负惯性系数,设定m1·m2≤1;
②虚拟下垂系数自适应调整方案
虚拟下垂系数基于双曲正切函数获得Kess-SOC曲线,表达式为式(9)、式(10):
式中,Kd、Kc分别代表储能的虚拟单位放电功率、虚拟单位充电功率;Kmax表示最大虚拟单位调节功率;SOCmin、SOClow、SOChigh、SOCmax分别对应储能SOC的最小值、偏小值、偏大值、最大值;P0、n为曲线的自适应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未经东北电力大学;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21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