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多巴胺和重组水蛭素复合构建抗凝血表面涂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1723.0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雯;杜昶;戴欣;李雪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33/04 | 分类号: | A61L33/04;A61L3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刘洁 |
地址: | 510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多巴胺 重组 水蛭 复合 构建 抗凝 表面 涂层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利用多巴胺和重组水蛭素复合构建抗凝血表面涂层的方法,包括多巴胺修饰、重组水蛭素在材料表面功能修饰;还提供了抗凝血表面涂层及应用。本发明方法简便易操作,显著提高了基底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抑制了血小板粘附,且所构建的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无毒性;本发明为医用材料的产业升级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对促进医疗器械与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多巴胺和重组水蛭素复合构建抗凝血表面涂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材料是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并能对其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的一类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特殊功能材料,又称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中正在发展的多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学科,同时还涉及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的范畴。生物材料有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有单一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活体细胞或天然组织与无生命的材料结合而成的杂化材料。
多巴胺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在人体中起着为细胞传递脉冲的作用,在有氧的碱性环境下,多巴胺单体能通过分子间的交联重排在材料表面自聚合形成多巴胺聚合层,这为材料表面的修饰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其中作为良好的生物材料的硅就是一种不错的材料。水蛭素是一种凝血酶直接抑制剂,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抑制凝血过程,其作为抗凝血药物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其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出血副作用较小,且无过敏反应和免疫原性无毒反应。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利用多巴胺和重组水蛭素复合构建抗凝血表面涂层的方法,本发明方法简便易操作,显著提高了基底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抑制了血小板粘附,所制备的抗凝血表面涂层材料表面溶血率低于5%,且所构建的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无毒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利用多巴胺和重组水蛭素复合构建抗凝血表面涂层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材料基片浸泡入丙酮溶液中,超声清洗15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再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分别超声清洗15min,每次超声清洗之后均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最后放入清洗液中于60℃水浴锅中加热15min;完成上述所有操作之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基片三次,最后用氮气吹干,备用;
S2:向74.5ml去离子水中加入0.5ml浓度为1.5mol/l的TRIS-HCl缓冲溶液,再加入150mg多巴胺,混合均匀得浓度为2mg/ml的多巴胺溶液,备用;
S3:将经步骤S1处理之后的基片浸泡入步骤S2中配置的多巴胺溶液中,敞口静置24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0min,氮气吹干,备用;
S4:将10×PBS缓冲溶液稀释10倍,再用稀释之后的PBS缓冲溶液将浓度为10mg/ml的水蛭素溶液稀释至1mg/ml,将稀释之后的水蛭素溶液放入玻璃瓶中,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S5:取一个经步骤S3处理之后的基片放入1ml步骤S4中配置的水蛭素溶液中,静置24h后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氮气吹干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清洗液包括如下体积比的组分:25%氨水:30%双氧水:去离子水=1:1:5。
进一步的,所述基片为纯硅片,步骤S3中纯硅片的数量为15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抗凝血表面涂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抗凝血表面涂层在医疗器械或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