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1236.4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朱国梓;李培生;马明;徐勋;徐猛;李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556;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状 散热 通道 底板 电池 模块 | ||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包括圆柱电池、液冷板和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所述液冷板呈方形结构,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圆柱电池底部插入的圆形凹槽;若干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固定于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其两端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穿过所述液冷板的两端端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液冷板下方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冷却底板;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包括若干六边形通道和直通道,所述六边形通道呈六边形管状结构,所述直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六边形通道之间,所述六边形通道水平方向的对角与直通道相连。本发明通过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汽车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举措。目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在电动汽车中,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它的工作环境直接影响到电池效率进而对整车的正常工作都有影响,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部分的热量不能及时地散发出去,将会导致电池效率降低甚至自燃等意外发生,传统的空冷技术对于降低电池温度的效果不太明显,相变材料冷却也存在增加电池模组重量的问题,而液冷对于电池散热的效果能显著提升。
传统单一的底部电池液冷若底部大通道液冷,使得电池模块的重量大大增加;小而直的液冷通道带走的热量又极少,不足以达到电池热管理的目的。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提出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巧妙地运用了蜂窝状六边形的特征,流体在该通道中的流动并不是总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流道的改变流动方向也在不断变换着,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包括圆柱电池、液冷板和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所述液冷板呈方形结构,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圆柱电池底部插入的圆形凹槽;若干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固定于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其两端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穿过所述液冷板的两端端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液冷板下方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冷却底板;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包括若干六边形通道和直通道,所述六边形通道呈六边形管状结构,所述直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六边形通道之间,所述六边形通道水平方向的对角与直通道相连。
所述六边形通道的中心轴与对应所述圆柱电池的轴心重合。
相邻所述圆柱电池之间的间隔是1.5mm;所述圆形凹槽的深度为所述圆柱电池高度的1/7。
所述圆柱电池的底部与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mm。
所述液冷板为铝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巧妙地运用了蜂窝状六边形的特征,流体在该通道中的流动并不是总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流道的改变流动方向也在不断变换着,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1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