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序封闭式微纳复合结构防冰表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0858.5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6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颜黄苹;陈子露;王子俊;尹靖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2/48 | 分类号: | C23C22/48;C23C22/54;C23C22/56;C23C22/78;C23C22/02;B23K26/352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闫英敏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序 封闭 式微 复合 结构 表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表面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有序封闭式微纳复合结构防冰表面及其制备方法,综合脉冲激光及水热法进行表面微纳化处理,形成有序封闭式微纳复合结构防冰表面,有序封闭式结构间的空气能阻止水滴的渗入,进而降低表面与水滴间的热传递,从而延长结冰时间,防冰效果相对较好,所述有序封闭式微纳复合结构表面具有疏水性,可延缓结冰时间,降低冰层与表面粘附力,增强表面的机械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表面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脉冲激光及水热法进行表面微纳化处理以提高金属表面防冰性能的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结冰是金属表面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金属低温冷表面的结冰问题广泛涉及到航空航天、风力/光伏发电、传热、散热、制冷、交通运输和电力通信等重要工业领域。在某些条件下,低温冷表面冰霜的附着和积聚不仅会降低设备的性能及运行效率,严重时甚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鉴于结冰对生产、生活的严重危害,金属低温冷表面防冰性能及其控制技术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迫切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近年来,具有微纳结构的超疏水表面应用于防冰受到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防冰是指延长过冷水的结冰时间,使过冷水在凝固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能够依靠重力、风力、离心力等作用脱离结冰表面。大量研究表明,超疏水表面能够延长表面水滴结冰的诱导时间,对冰霜具有较小的粘附性,将减少积冰的倾向。
一般来说,材料表面的结冰是通过水滴的冷却成核机制形成的。水滴单位时间内的热量变化值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从空气中获取的热量与传递给基底材料的热量之差。当水滴落在基底材料表面时,如果水滴和基底材料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传递给基底材料的热量减小,并引起单位时间内的热量变化值增大及水滴下降温度减小,使得水滴不易结冰。受此启发,基底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对其防冰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用于防冰的基底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多为开放式微纳结构阵列,如圆柱体、长方体、圆锥体等微纳阵列。开放式微纳结构其机械性能和稳定性较差、容易因加工、极端恶劣的环境和使用过程中的冲击、摩擦等机械作用而损坏,因而防冰性能的耐久性较差。如果考虑实际应用情况,无论是飞机机翼还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各种设备的结冰情况,水滴往往会从高处滴落在物体表面,开放式微结构的压力稳定性较差,结构易于损坏,在液滴撞击时,疏水性往往会失效,导致防冰效果变差。
目前,针对表面微纳结构的制备,常用的方法如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静电纺丝法、阳极氧化法、模板法、化学刻蚀法、纳米压印法、电沉积法和自组装法等。虽然上述几种制备方法各有其特定优点,但相应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如成本高、制备步骤复杂、材料限制、微纳结构可控性不足等。
发明内容
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有序封闭式微纳复合结构防冰表面及其制备方法,构建合理有序的封闭式微纳结构以增强表面的机械稳定性、动态防冰性、延长结冰时间成为提高金属基底表面防冰性能的关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序封闭式微纳复合结构防冰表面,包括分布于金属基片上的多个相切的周期性管状微结构,所述管状微结构上设有纳米结构,所述管状微结构和纳米结构组成微纳复合结构,所述管状微结构之间存在空气间隙,所述微纳复合结构之间存在空气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结构包括茸毛状纳米结构、胶体状纳米结构、小孔状纳米结构和/或珊瑚状纳米结构。
进一步的,多个相切的周期性管状微结构在金属基片表面上呈有序排列。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微结构的横截面为圆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管状微结构的特征尺寸为180-220μm,优选200μm。所述管状微结构的外径R为90-110μm,内径r为45-55μm,高度h为50-60μm,内圈深度d为50-60μm。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结构的尺寸为100nm~1μm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威胁预警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共享充电宝租赁柜的借还共享充电宝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