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数据传输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0138.9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7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12 | 分类号: | G06F3/12;G06F21/60;G06Q50/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数据传输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数据处理方法,该传输系统包括本地管理系统,由模型文件上传部分和打印约束管理部分组成;服务端决策系统,由可打印性分析部分和切片控制部分组成。集散调度系统,由3D打印机状态控制部分和打印质量监控部分组成。该系统能够实现多台3D打印设备的准确控制,且能实现远程批量化管理,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具有控制层级清晰、高速传输、性能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3D打印数据的传输是通过大容量存储介质,或使用本地局域网来实现的。通过打印设备与本地管理系统中生成打印控制文件进行打印。
以上这种传输方式的弊端在于:
打印文件只支持从本地管理系统到打印终端设备的介质传输或局域网传输,操作较为繁琐。
每台计算机只能连接一台3D打印设备,无法实现对多台打印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和集散调度。
切片操作前,需要手动配置打印参数,无法根据用户约束进行可打印性决策和生成控制代码。
无法对传输代码进行加密,从而无法保护知识产权。
市面上已有的自带无线通信的3D打印机,无法实现集散控制和以太网监控管理。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开发一套新型3D打印数据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数据传输方式、可打印性分析决策、传输加密、连接多台设备等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所提出的3D打印数据传输处理方法由本地管理系统、服务端决策系统、集散调度系统共同组成并运行。包括如下步骤:
本地管理系统,用于模型文件上传和打印约束输入。
服务端决策系统,用于可打印性分析,并根据输入的约束条件进行切片,从而生成控制代码。
集散调度系统,用于将控制代码下发到3D打印设备,起到设备控制和管理作用。
本地管理系统安装在用户计算机内,通过以太网与服务端决策系统连接。服务端决策系统通过以太网与集散调度系统连接。集散调度系统通过局域网方式与各3D打印设备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本地管理系统为windows框架开发软件。
作为优选,所述服务端决策系统为基于html5的web操作系统。
作为优选,集散调度系统为一种基于ARM的3D打印机控制系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加密数据传输方法,该加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RSA256加密方式,打印指令包含文件大小的校验码、设备ID校验码、时间校验码。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避免了gcode指令的在传输过程中的破译,用户无法再从网络后台或者上位机获取gcode指令,从而保护知识产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实现多台3D打印设备的准确控制,且能实现远程批量化管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0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