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烧生态鱼巢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9885.0 | 申请日: | 202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丽;霍堂斌;金星;赵晨;王慧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08;C04B18/24;A01K61/73;A01K67/02;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2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鱼巢砖 制备 方法 | ||
免烧生态鱼巢砖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免烧生态鱼巢砖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稻草与粉煤灰若不利用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本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制备稻草纤维原料;二、将水泥、粗砂和粉煤灰投入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5min,再加入稻草纤维分散液,放入模具,在振实台上振实,养护,脱模,脱模后仍置于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养护室中继续养护至28天,即得。本发明方法利用农业废弃物秸秆和工业废弃物粉煤灰,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制备的免烧生态鱼巢砖对水中的重金属,氮、磷都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镂空空间可用于仔稚鱼庇护,或种植水生植物,进而修复环境与净化水质。本发明属于免烧生态鱼巢砖的制备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烧生态鱼巢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保持自然河道水陆交错带的通水透气性和生物多样性,常采用生态护坡,以保证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及实现河岸带生态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于生态护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除了防洪、保持水土以外,还增加了提高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修复等需求。鱼巢砖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为鱼类等水生生物和两栖动物提供安全的繁衍生息空间。鱼巢砖既能够满足河道边坡的稳定性和河道防洪、排涝功能,作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庇护场所,帮助其躲避天敌,并降低洪水季节快速的水流、砂石等对其的危害,又可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空间。鱼巢砖在国内已有初步研究,但多是关注于其结构上的设计,对于其制备工艺和多样化功能的开发研究较少。多功能鱼巢砖的发明与应用是河道护坡发展的趋势。稻草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主要副产品,产量巨大,来源广泛。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也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稻草与粉煤灰若不利用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稻草与粉煤灰若不利用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免烧生态鱼巢砖的制备方法。
免烧生态鱼巢砖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稻草纤维原料:
将稻草秸秆原料切成长度为20-40mm的草片,经风选分级,除去轻杂质,再经18目筛筛除重杂质及谷粒,合格草片在NaOH碱液中,以100℃蒸煮120min,清洗晒干后,得到稻草纤维;
其中NaOH碱液占稻草绝干原料质量的8%;
二、按照水泥、粗砂、粉煤灰、稻草纤维及水的质量比为1∶1.8∶1.2∶0.03∶0.8的比例称取水泥、粗砂、粉煤灰、稻草纤维和水;
先将稻草纤维分散于水中,得到稻草纤维分散液,水泥、粗砂和粉煤灰投入搅拌机进行混合搅拌5min,再加入稻草纤维分散液,充分搅拌,得到混合胶砂;
将混合胶砂放入模具,在振实台上振实,试模于养护箱中养护24小时后脱模,脱模后仍置于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养护室中继续养护至28天,即得免烧生态鱼巢砖。
步骤二所述粉煤灰为Ⅱ级,且经过烘干后使用。
步骤二所述粗砂经自然晒干后过40目筛后使用。
步骤二所述水泥为28天抗压强度最低为42.5MPa的硅酸盐水泥。
本发明在制备免烧生态鱼巢砖的过程中可以按需要采用不同模具制成不同形状的砖体,例如:立方体形、多孔砖、中空六边形、块状。
直接将稻草秸秆混合进混凝土中,不能起到砖体增强强度和韧性的作用,反而会降低砖体的强度;如果以添加秸秆粉末添加入生态砖,也起不到增加韧性和强度的作用。因此需要分离出秸秆纤维,分离出来的秸秆纤维呈束状,于水中易分散,再与混凝土充分混合后,能够增强砖体韧性和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9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