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7325.1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万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6 | 分类号: | B32B27/36;B32B3/08;B32B27/08;B32B27/40;B32B27/06;B32B25/08;B32B27/00;B32B25/00;B32B7/12;B32B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张浪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颜色 多膜种离型膜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硅油面层(1),所述硅油面层(1)的顶部等间距一体成型有中空凸粒层(7),且所述中空凸粒层(7)的内部塞入有反光色粒,且所述硅油面层(1)的底部铺设有抗静电层(2),所述抗静电层(2)与中空凸粒层(7)底部紧密接触密封,所述抗静电层(2)的底部铺设有第一橡胶缓冲层(3)和第二橡胶缓冲层(5),且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3)和第二橡胶缓冲层(5)贯穿位于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3)和第二橡胶缓冲层(5)之间的塑料多孔连层(4)联合在一起,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5)的底部铺设有胶层(6),所述胶层(6)的底部铺设有塑料薄膜(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多孔连层(4)上等间距开设有通口(9),且所述第一橡胶缓冲层(3)贯穿所述通口(9)与所述第二橡胶缓冲层(5)连接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色粒包括聚氨酯、聚乙烯、颜料、润滑剂和玻璃粒混合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层(2)包括底胶层和面胶层叠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胶层包括聚氨酯、碳酸钙、导电剂和粘合剂混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胶层包括聚氨酯、沸石粉、活性剂、消泡剂和导电石墨混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面层(1)和中空凸粒层(7)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投入至高温熔炼炉内加热至液体后投入至模具上;
步骤2:该模具为板体结构其顶部设有多个凸粒,该模具内置降温设备进行对倒入模具内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降温固化构成硅油面层(1)和中空凸粒层(7);
步骤3:称取聚氨酯、聚乙烯、颜料、润滑剂和玻璃粒投入至高温混合熔炼炉内加热至液体后投入至双螺旋造粒机;
步骤4:通过双螺旋造粒机对聚氨酯、聚乙烯、颜料、润滑剂和玻璃粒均匀混合物进行造粒挤出构成反光色粒,再将反光色粒放置在中空凸粒层(7)的内部;
步骤5:获取聚氨酯、碳酸钙、导电剂和粘合剂投入至混合搅拌箱内进行高温混合搅拌并获取底胶层初级混合物;
步骤6:将混合后的底胶层初级混合物铺在板型模具上进行低温固化构成底胶层;
步骤7:获取聚氨酯、沸石粉、活性剂、消泡剂和导电石墨投入至混合搅拌箱内进行高温混合搅拌并获取面胶层初级混合物;
步骤8:将混合后的面胶层初级混合物铺在板型模具上进行低温固化构成面胶层;
步骤9:将面胶层与底胶层铺设在一起构成抗静电层(2),然后将抗静电层(2)铺设在硅油面层(1)和中空凸粒层(7)的一侧将其中空凸粒层(7)密封;
步骤10:将塑料多孔连层(4)采用滚筒拉扯平整后向上倒入液体橡胶液,然后再低温下制冷构成第一橡胶缓冲层(3)、塑料多孔连层(4)和第二橡胶缓冲层(5)的组合层;
步骤11:将组合层铺设在抗静电层(2)的底部,再在第二橡胶缓冲层(5)的底部涂抹胶层(6),并将塑料薄膜(8)贴合在胶层(6)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静电型多颜色多膜种离型膜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温熔炼炉和高温混合熔炼炉温度为1000-15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万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万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32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