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410S马氏体不锈钢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1945.4 | 申请日: | 2021-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2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嘉晟;冯旺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40;C21D8/02 |
代理公司: | 临沂恒致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62 | 代理人: | 李平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410 马氏体 不锈钢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10S马氏体不锈钢生产工艺,包括电弧炉加热、AOD炉加工、LF炉加工、连铸、钢坯转运、板坯加热、钢坯粗轧、钢坯精轧、层流冷却、卷取;本发明通过本生产工艺制得410S不锈钢,钢坯完成粗检达到热轧质量要求后,将板坯放入专用保温箱中,将保温箱与板坯同时进行转运,降低了能源的消耗,钢坯精轧投用蒸汽除鳞,精轧机组采用8架精轧机,精轧入口温度1100~1150℃,钢坯在前两道次轧制时快速发生形变,使钢坯内部晶体状态发生转变,在第三道次时不再下压,在第四道次到第六道次减小道次下压量并使下压量更加均匀,进而使钢坯表面趋于稳定,在最后两道次,进一步减小下压量,对钢坯表面进行精整,进而可防止钢坯表面出现波纹状细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不锈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410S马氏体不锈钢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410S不锈钢的我国牌号为0Cr13,它是在410(1Cr13)不锈钢基础上,通过降低钢中碳含量来提高钢的耐晶间腐蚀倾向的马氏体不锈钢,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在板坯制作完成进行轧制的过程中,需要对板坯进行转运,在此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板坯自身的热量,在轧制前再进行加热,会消耗更多的能源;2)目前存在板坯表面横裂纹,在轧制的过程中,钢带表面容易出现波纹状细纹,以及热轧边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410S马氏体不锈钢生产工艺,以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410S马氏体不锈钢生产工艺,410S马氏体不锈钢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8%、Si≤1%、Mn≤1%、P≤0.04%、S≤0.03%、Cr≤13.5%、Ni≤0.6%,余量为Fe和少量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电弧炉加热:各化学元素按重量百分比依次加入碳2.3%~5.5%、硅0.8%~3.2%、锰0.3%~1.5%、磷0.05%~0.15%、其余为废钢配碳粉或焦炭,温度在1500℃~1560℃进行取样分析,出钢时控制以下参数为:碳1.8%~2.0%、磷≤0.01%,出钢温度≥1630℃,在出钢时严禁下渣,出钢1/4时,加入造渣材料;
步骤2、AOD炉加工:入炉钢水按重量百分比依次加入碳1.8%~2.0%、硅0.2%~1.5%、磷0.3%~0.5%,兑完钢后先升温5~15分钟,加入重量百分比为13%~15%的高铬,取碳样温度1680℃~1700℃,出钢温度控制在1600℃~1620℃;
步骤3、LF炉加工:进站测温、取样,每炉取成品样做好记录,进站时间40min~55min/炉;强吹12min~20min,镇静15min~20min,向桶内吹氩气进行搅拌并由石墨电极对经过初炼炉的钢水加热而精炼,氩气搅拌加速了钢渣之间的化学反应,用电弧加热进行温度补偿,可以保证较长时间的精炼时间,从而可使钢中的氧、硫含量降低;
步骤4、连铸:钢水不断地通过水冷结晶器,凝成硬壳后从结晶器下方出口连续拉出,经喷水冷却,全部凝固后切成坯料,浇铸时间57~71min,拉速0.3m/min~1.5m/min;
步骤5、钢坯转运:钢坯吊离连铸机后进粗检,完成粗检达到热轧质量要求后进行转运,将板坯放入专用保温箱中,将保温箱与板坯同时进行转运,在转运过程中温度控制在580℃~680℃,最后进行封尾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1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vr的视觉检查与训练系统
- 下一篇:一种430铁素体不锈钢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