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厂用油智能化过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5273.6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2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魏华政;申枫;臧倩倩;孙健;陈志学;胡海涛;景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晨伟业电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7/00 | 分类号: | C10G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厂 智能化 过滤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厂用油智能化过滤系统,涉及油过滤领域。该电厂用油智能化过滤系统,包括沉淀系统、吸附系统、脱硫系统、吸水处理、过滤系统、油质检测系统、滤渣处理系统,所述过滤系统采用尼龙布式滤清器,所述油质检测系统包括自动微量硫/氯分析仪、液体颗粒计数器,所述滤渣处理系统包括清洗、静置、提取工序,所述沉淀系统、吸附系统、脱硫系统、吸水处理、过滤系统、油质检测系统、滤渣处理系统之间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滤渣处理系统,可对过滤物表面附着的燃油进行回收,节约燃油的损失,同时通过沉淀、吸附、吸水、过滤步骤,可以有效使内部的颗粒杂质进行去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过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厂用油智能化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用油为柴油,轻质石油产品,是复杂的烃类混合物,碳原子数约10~22的混合物。为压燃式发动机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过程生产的柴油馏分调配而成电厂用油中含有机械杂质与硫元素,机械杂质是指石油或石油产品中不溶于油和规定溶剂的沉淀或悬浮物,如铁屑、纤维和某些不溶性盐类。
电厂由于每天需要提供较多的电量,对于燃油的需求较大,但燃油在运输储存后会混入一定的杂质,在长时间的工作后,易于对传输管道造成堵塞,而且电厂的排放要求较高,而且燃烧的废气较多,对空气的污染较为严重,导致后期的处理消耗资金较大,而且现有的过滤时间较长,较为浪费时间,且对于滤渣没有充分利用,对燃料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厂用油智能化过滤系统,解决了燃油浪费以及内部杂物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厂用油智能化过滤系统,包括沉淀系统、吸附系统、脱硫系统、吸水处理、过滤系统、油质检测系统、滤渣处理系统,所述过滤系统采用尼龙布式滤清器,所述油质检测系统包括自动微量硫/氯分析仪、液体颗粒计数器,所述滤渣处理系统包括清洗、静置、提取工序,所述沉淀系统、吸附系统、脱硫系统、吸水处理、过滤系统、油质检测系统、滤渣处理系统之间相连通。
一种电厂用油智能化过滤系统,包括以下流程:
S1、进行沉淀:将需要用的油加入沉淀系统中进行静置,将内部的较大颗粒进行沉淀,然后通过泵机取得上层清液,进入下次的处理,沉淀物进入滤渣处理系统;
S2、进行吸附:将取得的上层清液传入吸附系统,通过启动磁铁,然后对油液进行搅拌,吸附完成后,对表面的漂浮物进行刮取,然后油泵传送上层的清液进行下一道工序,对漂浮物与下层的颗粒物均送入至滤渣处理系统;
S3、进行脱硫处理:取得的油液加入脱硫系统中,对油内部加入催化剂,然后通过减压蒸馏,对内部的硫化物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油液进入下一道工序;
S4、进行除水处理:通过向油内加入亲水厌油物质或通过油水分离器,对内部的少量水分进行吸附或剔除,保障油质内部的质量;
S5、进行过滤处理:将油液加入过滤系统中,将油液通过尼龙布式滤清器,对内部残留的杂质进行清除,杂质进入油渣处理系统,然后得到的清液到达油质检测系统;
S6、对处理后的油液进行检测:油液进入油质检测系统,通过自动微量硫/氯分析仪检测内部的硫元素剩余量,当不符合标准时,使油重新进入S3中进行的脱硫处理,符合标准,对其进行内部颗粒检测,不符合标准,使油进入S5中重新进行过滤,当均符合标准时,进行下一步工序;
S7、对油渣进行处理:将收集的油渣表面通过热水进行清洗,然后进行静置,刮取上层的油液,然后将刮取的油液进入S2中开始处理,对油液进行回收。
优选的,所述S1中沉淀的时间为3~5小时,所述沉淀的场所为沉淀池。
优选的,所述S2中吸附采用电磁铁吸附内部铁质杂质,所述吸附过程中进行搅拌,且速率为6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晨伟业电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晨伟业电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2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