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类织物染色布面胶状物去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3645.1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夫;陆新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益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831 | 分类号: | C11D1/831;C11D3/08;C11D3/10;C11D3/20;C11D3/37;C11D3/39;C11D3/395;C11D3/60;C11D10/04;C11D1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朱甲子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染色 布面 胶状 去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类织物染色布面胶状物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湿热布料:将棉类织物染色布料用热湿气进行蒸煮;S2.准备处理液:按以下质量浓度准备原料,除油剂2g/L,多功能乳化剂2g/L,分散剂2g/L和纯碱2g/L;S3.预热处理液:将所述步骤S1中处理后的棉类织物染色布料放入处理液中进行恒温前处理,并充分搅拌;S4.清洗:将所述步骤S3中处理完成的布料用清水清洗;S5.干燥:将步骤S4中处理完成的布料进行烘干处理。本发明通过先将布料进行预热,然后利用处理液对布料进行浸泡,同时处理液采用除油剂、多功能乳化剂、分散剂和纯碱,能够有效的去除布料表面的胶状物,且布面去污渍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棉类织物染色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类织物染色布面胶状物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棉织物又称棉布,是以棉纱为原料织造的织物,用它开发生产的超棉类织物内衣、浴衣、T恤等产品,其保暖、吸水、导湿、快干、抗菌等性能均较为优越,属于高档面料。
目前现有的棉类织物染色布面在前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棉类织物染色布面容易出现胶状物,胶状物在前处理过程中出现,经染色后仍存在布面,且不方便对胶状物进行去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棉类织物染色布面胶状物去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类织物染色布面胶状物去除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类织物染色布面胶状物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湿热布料:将棉类织物染色布料用热湿气进行蒸煮;
S2.准备处理液:按以下质量浓度准备原料,除油剂2g/L,多功能乳化剂2g/L,分散剂2g/L和纯碱2g/L;
S3.预热处理液:将所述步骤S1中处理后的棉类织物染色布料放入处理液中进行恒温前处理,并充分搅拌;
S4.清洗:将所述步骤S3中处理完成的布料用清水清洗;
S5.干燥:将步骤S4中处理完成的布料进行烘干处理。
优选的,所述除油剂采用除油剂DM-1132。
优选的,所述除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原料准备:按以下重量份计选取原料,羟甲基丁醚醋酸酯15-35份、乙酸丁酯15-35份、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5-35份、十二醇酰胺8-18份、油酸8-18份、二甲基硅油4-12份、烷基磺酸盐8-18份、泡花碱8-18份、过硼酸钠12-24份、香精1-6份、增白剂4-10份、去污剂4-10份、复合表面活性剂8-16份;
S102.原料初步混合:将羟甲基丁醚醋酸酯、乙酸丁酯、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醇酰胺原材料称量好,加入到反应釜中,混合后搅拌18-32分钟,搅拌均匀,升温至80-100℃;
S103.原料再次混合:向S102中加入油酸、二甲基硅油、烷基磺酸盐、泡花碱和过硼酸钠,降温至30-55℃,加入去污剂,再加热至90-120℃,待温度下降至50-60℃时加入香精、增白剂和复合表面活性剂,在50-60℃保温的条件下搅拌10-20分钟;
S104.制备除油剂:将S103处理后的混合料输送至乳化机中乳化处理后,得到除油剂产品。
优选的,所述增白剂采用4-甲基-7-二甲胺香豆素、二苯乙烯衍生物、苯基吡唑啉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吡唑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去污剂采用去污剂,所述去污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与丙烯酸的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益印染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益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3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